《神农黄帝食禁》七卷。

右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容成阴道》二十六卷。

《务成子阴道》三十六卷。

《尧舜阴道》二十三卷。

《汤盘庚阴道》二十卷。

《天老杂子阴道》二十五卷。

《天一阴道》二十四卷。

《黄帝三王养阳方》二十卷。

《三家内房有子方》十七卷。

右房中八家,百八十六卷。

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所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

《汉书·艺文志》是班固根据刘歆的《七略》删补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图书分类目录。其中,“经方”类著录了《神农黄帝食禁》七卷。

《神农黄帝食禁》是一部重要的古代医书,据传成书于秦汉之际或更早,是首次为史志所著录的药书。《艺文志》将此书归入“本草”类,说明它与当时的医学理论紧密相关。虽然后来有学者指出此书可能并非纯粹的《本草》,而是兼含食疗内容,但无论如何,其重要性在于提供了丰富的医疗和食疗知识。

《神农黄帝食禁》的记载反映了古代对疾病治疗的多方面考虑,包括药物、饮食及环境因素等,这些内容对后世的中医理论与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书中提到的一些食疗原则,如“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等,至今仍被广泛采用。此外,该书还涉及了许多具体的食疗方法和食材搭配,这些信息对于现代人来说同样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从《艺文志》中可以看出,古代医学书籍的编纂和保存方式,体现了当时对医学知识的重视程度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尽管《神农黄帝食禁》已佚,但其影响和贡献却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华医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汉书·艺文志》中“经方”类著录的《神农黄帝食禁》的解析,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的医学知识,还能深刻理解中华文化中对健康和生命尊重的理念,这对于今天的生活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