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字涉,阳城人。吴广,字叔,阳夏人也。胜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然甚久,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胜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秦二世元年秋七月,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胜、广皆为屯长。行至蕲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斩,胜、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不得立,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在。今诚以吾众为天下倡,宜多应者。”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胜、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享食,得书,已怪之矣。又间令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构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指目胜、广。
【诗句】
陈胜字涉,阳城人。吴广,字叔,阳夏人也。胜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然甚久,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胜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
陈胜,字涉,阳城人。吴广,字叔,阳夏人。年轻时,陈胜曾经帮人家耕种田地,在休息的时候,他在田埂上停下了脚步,久久不能自拔地感叹道:“假如有一天我富贵了,千万不要忘记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们啊!”旁边正在干活的农民嘲笑他说:“你只是一个帮忙耕种的人,怎么会有富贵呢?”陈胜听后叹了一口气,说:“唉,像那些燕子麻雀又怎么可能了解我志向呢?”
【赏析】
此诗是《汉书》中的一段记载,主要描述了秦朝时期陈胜和吴广的故事。陈胜、吴广是两位具有远大抱负的人物,但他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陈胜虽然有着远大的志向,但最终因政治原因被杀害;而吴广则因为对陈胜的忠诚和信任,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共同策划了一场起义。这首诗通过描述他们的事迹,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揭示了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能力、机遇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等。
注释:
- 陈胜:陈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反抗秦朝暴政的人物,他后来成为了陈胜吴广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 阳城: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
- 吴广:字叔,阳夏人也。阳夏是今天的河南省信阳市。
- 佣耕:指在别人的土地上帮助耕作。
- 太息:叹息,表示失望或感慨。
- 燕雀:燕子和麻雀,常用来比喻视野短浅的人。
- 度:估计,推测。
- 失期:违反期限。
- 发闾左戍渔阳:秦朝时期的一种征兵制度,将平民强制征召到边疆地区服兵役。
- 屯长:管理军队的小官,负责带领士兵进行日常训练和管理。
- 度已失期:估计自己已经违反了服役期限。
- 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即使逃亡也是死,但如果参与起义也是死。这里强调了他们面临的困境和抉择。
- 项燕:历史上著名的将领,楚汉时期的著名人物。
- 扶苏:秦始皇的儿子,曾试图阻止秦朝的暴政,但最终被秦始皇处死。
- 百姓:指广大的老百姓。
- 鬼:迷信说法,认为鬼魂能够影响人的命运。
- 丹书帛:用朱砂书写,然后用帛包裹起来作为记号。
- 中往往指目:中间的人们常常指指点点,形容议论纷纷。
- 间令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秘密地让吴广住在附近祭祀场所附近的房子里。
- 夜构火:晚上点燃火把。
- 狐鸣呼:狐狸发出叫声呼唤。
- 辄:就。
- 指目:指指点点,议论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