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为楚王。后闻胜已立,因杀襄强,还报。至陈,胜杀婴,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广围荥阳,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广不能下。胜征国之豪桀与计,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
周文,陈贤人也,尝为项燕军视日,事春申君,自言习兵。胜与之将军印,西击秦。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十万,至戏,军焉。秦令少府章邯免骊山徒,人奴产子,悉发以击楚军,大败之。周文走出关,止屯曹阳。二月余,章邯追败之,复走黾池。十余日,章邯击,大破之。周文自刭,军遂不战。
武臣至邯郸,自立为赵王,陈馀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胜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诛之。柱国曰:“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不如因立之。”胜乃遣使者贺赵,而徙系武臣等家属宫中。而封张耳子敖为成都君,趣赵兵亟入关。赵王将相相与谋曰:“王王赵,非楚意也。楚已诛秦,必加兵于赵。计莫如毋西兵,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广。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不敢制赵,若不胜秦,必重赵。赵承秦、楚之敝,可以得志于天下。”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韩广将兵北徇燕。燕地贵人豪桀谓韩广曰:“楚、赵皆已立王。燕虽小,亦万乘之国也,愿将军立为王。”韩广曰:“广母在赵,不可。”燕人曰:“赵方西忧秦,南忧楚,其力不能禁我。且以楚之强,不敢害赵王将相之家,今赵独安敢害将军家乎?”韩广以为然,乃自立为燕王。居数月,赵奉燕王母家属归之。
诗句:陈胜字涉,阳城人。吴广,字叔,阳夏人也。
译文:陈胜是陈涉的字,他出生在阳城。吴广是吴广的字,他出生在阳夏。
关键词解释:
- 陈涉(陈胜): 本名涉,是秦朝末年著名的起义领袖之一,后来成为反秦斗争的重要人物。
- 阳城: 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境内,是陈涉的家乡。
- 吴广(吴叔): 也是秦朝末年的一个著名军事将领和农民起义领袖,其事迹同样在中国历史上留有重要位置。
注释:
- 这首诗描述了两位历史人物——陈胜和吴广的基本信息和背景。
- 此诗可能来源于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生平或事件的简要叙述,用以展示他们的出身和贡献。
- “阳城”和“阳夏”均指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一带,这两个地区在古代属于同一个行政区划。
- “佣耕”指的是古代农民在地主家做临时工,帮助耕种土地,这是当时一种常见的生存方式。
- “怅然”,表示情绪上的失意或感慨。在这里,它反映了陈胜对于未来可能的希望或失望的情感。
- “苟富贵,无相忘”是一种常用的谚语,意思是如果将来富贵了,要记得老朋友。这句话反映了他们年轻时的一种理想状态,即通过共同奋斗达到成功的顶点后,彼此之间的承诺和友谊不会因此而改变。
赏析:
此篇诗歌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两位历史人物陈胜和吴广的基本信息及其背景。通过提及他们的故乡、早年的生活经历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诗人展现了两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共同理想的追求。诗句中流露出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不仅让读者对这两位历史人物产生了深刻的了解,也体现了作者对于那个时代人民反抗暴政、追求自由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这种表述方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较为少见,显示了诗人独到的眼光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