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知汉王畏恶其能,称疾不朝从。由此日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尝过樊将军哙。哙趋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如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办耳。”上笑曰:“多多益办,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后陈豨为代相监边,辞信,信挈其手,与步于庭数匝,仰天而叹曰:“子可与言乎?吾欲与子有言。”豨因曰:“唯将军命。”信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反,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信之,曰:“谨奉教!”

注释与赏析:

译文:

汉王刘邦知道韩信有才能,所以故意称病不朝见,以此来疏远他。韩信因此常常心怀不满,感到羞于和樊哙等将军并列。有一次,刘邦经过樊哙的家,樊哙迎接时,自称臣下。刘邦出门后,对樊哙说:“你居然与这样的家伙为伍!”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刘邦对韩信的忌惮和猜忌。韩信因自己有才能被刘邦所重视,却因为担心自己的才能最终导致自己的失败而被疏远和怀疑。韩信的自负和他内心的不安,以及刘邦的猜疑和不信任,构成了这首诗的核心情感。

注释:

  1.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韩信深知刘邦害怕他的才能,怕他将来会成为威胁。
  2. 称疾不朝从:韩信假装生病,拒绝参加朝廷的会议。
  3. 由此日怨望:从此,韩信经常心怀不满。
  4. 居常鞅鞅:经常郁郁寡欢,情绪低落。
  5. 羞与绛、灌等列:不愿意与绛、灌等人平起平坐,意指地位低下或不被看重。
  6. 尝过樊将军哙:曾经拜访过樊哙。
  7. 哙趋拜送迎:樊哙恭敬地前来迎接。
  8. 言称臣:以臣子的身份自称。
  9. 曰”大王乃肯临臣。”:樊哙向韩信请求允许他在大王面前行礼。
  10. 信出门,笑曰:韩信离开的时候笑着说。
  11. 生乃与哙等为伍:韩信认为自己不过是跟樊哙这样的人一起共事而已。
  12.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皇帝曾经在轻松的场合和韩信谈论将领们各自有不同的能力。
  13.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皇帝问道:“像我这样,能够率领多少军队?”
  14. 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韩信回答说:“陛下最多只能率领十万军队。”
  15. 多则益办耳:即使再多一些也是可以的。
  16. 何为为我禽:为什么要让我成为你的猎物?
  17. 且陛下所谓天授:况且皇上是认为您的才能是天生授予的。
  18. 非人力也:这不是人力所能及的。
  19. 后陈豨为代相监边:后来陈豨作为代国的国相监视边境。
  20. 辞信,信挈其手:陈豨辞去韩信的职务,韩信拉着他的手,在庭院里走了好几圈。
  21. 仰天而叹曰子可与言乎?吾欲与子有言:仰头叹息道:“你能否和我谈论呢?我想与你交谈。”
  22. 子可与言乎?吾欲与子有言:陈豨询问是否可以与他谈论。
  23. 谨奉教:愿意听从您的话。

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韩信与刘邦之间的紧张关系,通过对话形式展示了双方的心理活动。韩信的自大和刘邦的猜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古代君臣关系的复杂性。这首诗深刻揭示了权力斗争中人性的阴暗面和道德的灰色地带,同时也展现了忠诚与背叛、智谋与猜忌之间微妙的平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