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直,原名左光斗,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75,卒于公元1626
明安庆府桐城人,字遗直,一字共之,号浮丘,人称沧屿先生。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授御史。
巡视中城,治吏部豪恶吏,捕假官百余人,都城人士无不震惊。
出理屯田,兴水利种稻。
光宗死,与杨涟协心建议,排斥宦官,扶助熹宗,朝野并称“杨左”。
后二人劾魏忠贤,反为所害,与杨涟同为狱卒杀害。
福王时追谥忠毅。
生卒年:1575-1626
遗直,原名左光斗,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75,卒于公元1626
明安庆府桐城人,字遗直,一字共之,号浮丘,人称沧屿先生。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授御史。
巡视中城,治吏部豪恶吏,捕假官百余人,都城人士无不震惊。
出理屯田,兴水利种稻。
光宗死,与杨涟协心建议,排斥宦官,扶助熹宗,朝野并称“杨左”。
后二人劾魏忠贤,反为所害,与杨涟同为狱卒杀害。
福王时追谥忠毅。
生卒年:1575-1626
报国寺看松同李懋明御史邹匪石吏部 梵宇纷披松十围,龙鳞高挂鹤来归。 拥护天阙心独苦,涉历冰霜势欲飞。 寒柯苒放伸劲铁,皴皮细蹙姿态裂。 怒枝云霄敌蛟龙,老根连蜷缠虹霓。 清风吹散何萧骚,妙音众乐生波涛。 碧云秋影横僧榻,金粉春花点客袍。 我闻庐山之松参天起,孤高挺秀吸江水。 天柱龙山遥相望,尔我贞心毋乃是。 长安遍地桃李花,笑他夭冶擅繁华。 五侯七贵争相看,岁寒谁为过君家。 与君手挽长松株
【注释】: 1. 入塞曲:出自汉乐府民歌,内容多写征战生活。这首诗以“入塞”为题,应是描写出征将士的征行。大漠:沙漠。高尘:指沙石飞扬,尘土蔽天。犹肥:指草木茂盛。犹:仍然。 2. 石榴红绽葡萄紫:形容石榴花和葡萄花颜色鲜艳,绽放在秋天。石榴花:又称丹若,是一种常绿植物,果实鲜红,形似小铃铛,故名。葡萄:一种落叶藤本植物,果实呈紫色或蓝色,有光泽,味甜如蜜,故名。 3. 博望遥驰宛马归:博望
逐句释义 1. 阵云横卷将星高,猎猎秋风动羽旄。 - 注释:阵云指的是战场上的浓密云雾,通常用于形容战争或军事行动。将星是指将领的星星,象征地位和权力。猎猎风声象征着战马的嘶鸣和战士们的脚步声。 - 赏析:此句描绘了战场的壮阔景象,将云、星、风等自然元素与军事活动相结合,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将领们的英勇形象。 2. 扬旆平明屯渭北,衔枚薄暮度临洮。 - 注释:扬旆是指飘扬的军旗
早秋读书竹林自述 寂寞太冲子,居卜愚公谷。 别策开林阴,曲径盘修竹。 湛湛秋天长,娟娟秋气穆。 日晏足高眠,报道晨炊熟。 凭阑数视天,振衣理新沐。 枫叶淡初黄,旗茗烹嫩绿。 豁眼拭遗编,琳琅一再读。 激扬芳麓雕,宛转枯枝燠。 尽校不为雠,得意随手录。 贝叶时一翻,跏坐礼天竺。 无花平石床,有牍连茅屋。 倦即拂枕眠,醒复慭灾木。 儿童狎至前,客子来不速。 送迎总在门,往来皆大陆。 非寂亦离喧
注释:俸禄微薄,但生活过得十分节俭;官职卑微,却能保持自己的清廉和自尊。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简朴而廉洁的生活态度的赞赏。首句“俸薄俭常足”表明即使薪水不多,但通过勤俭节约也能够维持生计。第二句“官卑廉自尊”则强调了即使是在职位低微的情况下,也要坚持廉洁自律,保持自我尊重。整首诗体现了诗人追求简单、朴素生活方式的理念
注释: 正月三日饮玉成宅得冬字 庭院深深乐事重,雨馀滑屐更相从。 屯云古树依城湿,著席寒梅照眼浓。 语燕流莺声渐遍,远山高阁望全封。 醉来忘却经三日,谈笑依稀似去冬。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正月三日饮玉成宅时所作,以“冬”为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 首句“正月三日饮玉成宅得冬字”,描述了正月三日的情景。正月三日是新年的开始,人们通常会选择这一天来庆祝新年,饮酒赏月,感受节日的喜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咏怀诗,全诗共四句。下面是逐句释义: 1. 玄鹿遵长林,白鹤舞晴雪:玄鹿沿着长满树木的小径行走,白鹤在晴朗的雪地上翩翩起舞。 2. 山中有神人,避世修隐诀:山上有一位仙人,他避开世俗,修炼着神秘的隐世之术。 3. 呼吸通神明,坐对忘寒热:通过深呼吸,与天地间的神灵相通,坐在这里,忘记了寒冷和炎热。 4. 出世君何长,入世我何拙:出世的人多么长寿,而入世的人却显得笨拙。
注释: 可惜春光在道上,二月初春时节。 故人为何事离别,行色从容悠闲自得。 言上五台去,经游二宝山。 何如僧结侣,独往怅难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的一首作品。首句“可惜春光在道上”点明了时间是在春天,而春天又正是一年之中最能体现生命活力、生命力的季节。诗人用一个“惜”字表达了对朋友惜别的心情。第二句中的“二月间”则点明送别的时间是春天的二月,这是春季中最为美好的季节
出郭舒新望,搴帷对夕晖。 湿云留野树,晴雪照寒衣。 腊近梅争放,春生柳欲归。 何如田父适,高日掩柴扉。 注释与译文: 1. 出郭舒新望:离开城外时感到心胸开阔、精神舒畅。 2. 搴帷对夕晖:拉开帐帘面对夕阳余晖。 3. 湿云留野树:残留的乌云留在荒野的树木上。 4. 晴雪照寒衣:晴朗的雪光照耀着寒冷的衣物。 5. 腊近梅争放:腊月将至,梅花争相开放。 6. 春生柳欲归:春天来临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的诗歌。诗人在道中看到雪霁后,树木低垂,寒暄众壑异,向背一溪迷。冻犬迎人静,饥乌下食齐。携牛村父老,曝背近墙西。诗人用“已霁天犹雪,离离树欲低”描写雪霁之后的景象,用“寒暄”写天气,用“向背”写地形。接着用“冻犬迎人静,饥乌下食齐”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图画。最后诗人以自己为喻:“携牛村父老,曝背近墙西。”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关心和爱护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叶兰,字楚庭,号寓庵,又号醉渔,是元代著名的诗人。 叶兰生于元末的饶州路鄱阳,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仅限于他的作品本身,更在于他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态度。元末的社会动荡为叶兰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诗作充满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在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叶兰通过诗歌反映了当时民众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现状
明浙江山阴人,字汝中,号龙溪。 受业于王守仁之门,为学主顿悟,“从心悟入”,便可“一了百了”,“大彻大悟”,便可“破千古之疑”,力倡“现成良知”。 嘉靖五年举进士,不就廷对而归。 守仁卒,守心丧三年。 嘉靖十一年成进士。 授南京兵部主事,进武选郎中。 夏言斥为伪学。 谢病归,益务讲学。 有《龙溪全集》、《语录》、《大象义述》。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