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舒新望,搴帷对夕晖。
湿云留野树,晴雪照寒衣。
腊近梅争放,春生柳欲归。
何如田父适,高日掩柴扉。
出郭舒新望,搴帷对夕晖。
湿云留野树,晴雪照寒衣。
腊近梅争放,春生柳欲归。
何如田父适,高日掩柴扉。
注释与译文:
- 出郭舒新望:离开城外时感到心胸开阔、精神舒畅。
- 搴帷对夕晖:拉开帐帘面对夕阳余晖。
- 湿云留野树:残留的乌云留在荒野的树木上。
- 晴雪照寒衣:晴朗的雪光照耀着寒冷的衣物。
- 腊近梅争放:腊月将至,梅花争相开放。
- 春生柳欲归:春天来临,柳树开始发芽并渴望回归。
- 何如田父适:不如一个普通的农民去野外走走。
- 高日掩柴扉:在明媚的阳光下,农人的柴门被遮蔽了。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的乡村景象,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变化以及自然美。左光斗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描述,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评析与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朝时期,左光斗因反对宦官而受到排挤,身处乱世之际仍能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显示出他超脱世俗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诗中的“高日掩柴扉”可能寓意着作者在政治斗争中保持低调,不愿过于引人注目,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当时的自然景观和社会氛围,也展示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