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荧堂中镜,皎皎悬秋月。
宠移明与夺,势满光仍缺。
美人昔提携,拂拭生皎洁。
用以奉君子,义投物不忽。
良无刮劘费,岂谓遽乖绝。
悲故情自懘,争妍道所劣。
掩抑经冬春,芜蚀怨芳节。
黄鸟及候吟,朱兰有时歇。
推移准运理,显晦遵前哲。
显晦亦何怜,所叹在乖别。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和结构。首先要读懂诗句,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最后分析其手法。本题要求考生赏析诗歌的“意”与“境”。赏析诗歌的“意”,即对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赏析诗歌的“境”,即对诗歌描写的景象进行赏析。
本题要求考生赏析“古镜”。“古镜”是诗中主人公自喻的对象,是诗人借以抒发情怀的工具,所以“古镜”既是物,也是人。诗中“用以奉君子,义投物不忽”一句,表明诗人借物抒怀的写作方法。
【答案】
(1)译文:堂中明亮的镜子犹如秋月般皎洁,它受到宠爱而光彩夺目。但是当宠幸不再,权势消失时,它也失去光彩。昔日美人曾提携这面镜子,拂拭之后使它更显明净。后来这面镜子被用来供奉君子,它始终如一地奉献着它的美,没有一点怠慢。可惜的是,我并没有磨去那层薄薄的灰尘,难道就这样轻易地将它抛弃了吗?如今我悲伤地发现,往日的情分已经变得黯淡无光了,人们为了争妍斗艳,相互攀比,结果反而显得不如从前了。这面古镜被掩抑过冬春,它上面的花纹也渐渐消蚀殆尽,怨恨自己的美丽不能长久。黄莺在春天里鸣叫,朱兰花偶尔歇憩一下,它们都按照自然的节律运行,只有我的心情却像古人所说那样变化无常,不知所终。
(2)赏析:此诗写诗人对旧时情谊的怀念和感伤之情。诗的前半部分写诗人对“古镜”的珍爱。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古镜”写得有灵性,有感情,有品格。诗人说:“古镜”曾经得到宠爱,因而光彩夺目;但当宠幸不再,权势消失时,也就不再有光彩了,可见人的感情是多么易变啊!诗人又以昔人比今人,说当年“美人”曾提携“古镜”,使之更加光亮。然而,“古镜”却被用来供奉君子,它始终如一地奉献着它的美,没有一点怠慢。诗人通过“古镜”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诗的后半部分则写诗人的忧伤之情。诗人感叹“古镜”昔日的美好已被时间消磨,现在只剩下“芜蚀”的哀怨。同时,诗人也感叹自己的处境也如“古镜”一样,昔日的恩宠已逝,现在的权势也已消失,一切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诗人感慨地说:“黄鸟及候吟,朱兰有时歇。”鸟儿和花儿都有自己的季节,它们也会像“古镜”一样经历盛衰兴替。“黄鸟及候吟”“朱兰有时歇”,都是自然现象,但诗人却从中领悟出了人生哲理:“推移准运理,显晦遵前哲。”诗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只要顺应这个规律去行事,就能达到目的。至于个人的命运如何呢?诗人说:“所叹在乖别。”诗人叹息的只是自己命运的变化无常,他感到十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