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后兄长君。弟广国字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处。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人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闻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少,识其县名及姓,又尝与其姊采桑,堕,用为符信,上书自陈。皇后言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复问其所识,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传舍中,丐沐沐我,已,饭我,乃去。”于是窦皇后持之而泣,侍御左右皆悲。乃厚赐之,家于长安。绛侯、灌将军等曰:“吾属不死,命乃且县此两人。此两人所出微,不可不为择师傅,又复放吕氏大事也。”于是乃选长者之有节行者与居。窦长君、少君由此为退让君子,不敢以富贵骄人。
诗句
- 窦后兄长君。
- 弟广国字少君,年四五岁时。
- 其家不知处。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人入山作炭。
- 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脱不死。
- 自卜,数日当为侯。
- 从其家之长安,闻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
- 广国去时虽少,识其县名及姓,又尝与其姊采桑,堕,用为符信,上书自陈。
- 皇后言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
- 复问其所识,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传舍中,丐沐沐我,已,饭我,乃去。”
- 于是窦皇后持之而泣,侍御左右皆悲。
- 乃厚赐之,家于长安。
- 绛侯、灌将军等曰:“吾属不死,命乃且县此两人。此两人所出微,不可不为择师傅,又复放吕氏大事也。”
- 于是乃选长者之有节行者与居。
- 窦长君、少君由此为退让君子,不敢以富贵骄人。
译文
- 窦皇后的兄长被封为君。
- 弟弟窦广国(字:少君)四、五岁时,家境贫穷,被人贩子拐卖,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辗转流落到十多户人家后到了宜阳,给一个主人做烧炭的活。傍晚时分睡在河岸边一百多人中,河岸突然崩塌,把卧着的人全都压死了,只有窦少君没有死。他占卜自己的命运,几天之后将要封侯。他跟随家人前往长安,听皇后刚刚被立为皇帝,他们家住在观津县,姓窦。窦广国离家时虽然年纪还小,但是记得那地方的名称以及自己的姓氏,还有一次他和姐姐一起去采桑,不慎掉进井里,他用自己来作为记号,就向皇上上书自白。皇后告诉了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问他怎么回事,他把事情的原委都说了。果然如此。皇帝又问他知道什么地方的名字和姓氏,他说:“姐姐离开我向西走的时候,和我约定在传舍中告别,给我沐浴梳洗,梳洗完毕给我饭吃才离开。”于是窦皇后拿着他的衣服哭泣,侍奉他的人也都很悲哀。于是朝廷重重地赏赐了他,让他定居在长安。绛侯、灌将军等人说:“我们这些人得以不死,这都是因为这两个年轻人的缘故。这两个年轻人出身卑微,我们不能不为他们选择合适的师傅,而且还关系到吕氏家族的大业。”于是他们就选了那些有操守行为的人和他居住在一起。窦长君、窦少君因此成为谦让有礼的君子,不敢因为富贵而骄傲他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讲述窦广国的故事,表达了对普通人坚韧不拔、勇敢善良的赞美以及对命运多舛但依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肯定。诗中的窦少君在遭遇困境时显示出的顽强意志,以及他在逆境中保持谦虚的品质,都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同时,故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下层民众的关注和同情,展现了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