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薯蓣,《御览》作署豫是)
味甘温。
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一名山芋,生山谷。
《吴普》曰:薯蓣,一名诸署(《御览》作署豫,作诸署,艺文类聚,亦作诸),齐越名山芋,一名修脆,一名儿草(《御览》引云,秦楚名玉延,齐越名山芋,郑赵名山芋,一名玉延)神农甘小温,桐君雷公甘(御引作苦),无毒,或生临朐钟山,始生,赤茎细蔓,五月华白,七月实青黄,八月熟落,根中白,皮黄,类芋(《御览》引云,二月八月采根,恶甘遂)。
《名医》曰:秦楚名玉延,郑越名土诸,生嵩高,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案《广雅》云:玉延,薯豫,署蓣也;北山经云:景山草多薯豫;郭璞云:根似羊蹄可食,今江南单呼为薯,语有轻重耳;《范子计然》云:薯豫本出三辅,白色者善;本章衍义云:山药上一字犯宋英庙讳,下一字曰蓣,唐代宗名豫,故改下一字为药。
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署豫
探索植物之美与药用价值
- 神农本草经概述
- 《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及作者
- 《神农本草经》主要内容与结构
- 《神农本草经》对后世中医药学影响
- 署豫基本介绍
- 署豫别名与旧作
- 署豫生长环境与特性
- 薯蓣与署豫区别及其命名变化
- 署豫营养价值分析
- 署豫中主要营养成分
- 署豫对人体健康益处
- 署豫与其他食物营养对比
- 署豫食疗功效
- 署豫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
- 署豫在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署豫食疗功效案例分享
- 署豫药效研究
- 署豫药效成分研究现状
- 署豫药效机理探讨
- 实验研究证明署豫药效
- 署豫应用实践
- 署豫在中医临床应用
- 署豫在其他领域潜在应用
- 署豫应用挑战与对策
- 署豫文化与历史
- 署豫历史文化背景
- 署豫相关诗词与文学作品
- 署豫在民间传说与故事中角色
- 结论与展望
- 署豫综合评价与未来趋势
- 署豫传承与创新可能性
- 署豫研究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