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苦辛寒。
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淤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创。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吴普》曰:牡丹,神农岐伯辛,李氏小寒,雷公桐君苦无毒,黄帝苦有毒,叶如蓬相植,根如柏,黑中有核,二月采,八月采,日干,人食之,轻身益寿。(《御览》)
《名医》曰:生巴郡及汉中,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案《广雅》云:白术,牡丹也。《范子计然》云:牡丹出汉中河内,赤色者亦善。

牡丹(学名:Paeonia × suffruticosa Andr.),别名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等,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其味苦辛寒,主寒热、中风、抽搐、惊痫、邪气、除去症瘕、淤血留舍肠胃及安五脏之用。

牡丹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苦辛寒”,表明牡丹性味苦且辛凉,具有解热、清热、解毒的功效。在古代,人们常用它来治疗各种热病、中风、抽搐等症状。例如,中品中的“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描述了牡丹在调和身体寒热和稳定神经系统方面的作用。此外,牡丹还有安神镇静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牡丹在现代医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牡丹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皂苷、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例如,牡丹中的有效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还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牡丹的栽培与欣赏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洛阳作为中国的牡丹之都,有着丰富的牡丹文化和历史传统。每年的牡丹花会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牡丹不仅是花的象征,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象征着富贵吉祥、繁荣昌盛。无论是在诗词歌赋中,还是在绘画书法作品中,牡丹都是表现国泰民安、风华正茂的重要元素。

牡丹在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还能美化环境,增强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牡丹不仅是自然界的宝贵资源,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珍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