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天瑞篇云:乌足根为蛴螬。《博物志》云:蛴螬以背行,快于足用,《说文》无蟦字,当借蜰为之,声相近,字之误也。
【注释】
列子天瑞篇:指《列子·天瑞篇》,是列子(列御寇)的著作。乌足根:即蛴螬的幼虫,乌足为地支之一,故称为乌足根。蛴螬:一种昆虫,身体圆筒形,褐色或黑色,有翅膀,生活在地下,以植物的茎、叶、果实和种子等为食。
博物志:一本综合性的古代典籍,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等各方面知识,成书于东汉。博物志云:蛴螬以背行,快于足用。博物志中记载了蛴螬的生活习性。蛴螬,即蚯蚓,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动物,以腐殖质为食,生活在土壤中。蛴螬在地下爬行时,背部可以灵活自如地移动,比使用脚更为快捷。
说文:即《说文解字》一书,是一部解释汉字字形、字义的字典。说文无蟦字,当借蜰为之,声相近,字之误也。说文中记载,蛴螬的别名是螱,而螱字在说文中并没有收录。因此,当说文中出现螱字时,应理解为蠽的意思。蠽是一种昆虫,体小,长圆形,黄黑色,触角细长,善于飞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蛴螬这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探索和认识。诗中的“乌足根为蛴螬”一句,将蛴螬与乌足根联系起来,揭示了蛴螬的幼虫形态特征。接着,诗人引用《博物志》中的记载,进一步说明了蛴螬的生活习性。最后一句则是对“螱”字的解释,指出螱与蠽同音,但并非真正的螱虫。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既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又蕴含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