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辛平。
主蛊毒,逐邪恶气,杀鬼温疟,辟不祥。一名雀瓢(《御览》作翾)。
《吴普》曰:女青一名霍由祗,神农黄帝辛(《御览》)。
《名医》曰:蛇衔根也,生朱崖,八月采,阴干。
案《广雅》云:女青,乌葛也。《尔雅》云:雚芄兰。郭璞云:雚芄蔓生。断之,有白汁可啖。《毛诗》云:芄兰之支。《传》云:芄兰草也。陆玑云:一名萝摩,幽州人,谓之雀瓢。别录云:雀瓢白汁,注虫蛇毒,即女青苗汁也,《唐本》草,别出萝摩条,非。

《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女青

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女青

味辛平。
主蛊毒,逐邪恶气,杀鬼温疟,辟不祥。一名雀瓢(《御览》作翾)。
《吴普》曰:女青一名霍由祗,神农黄帝辛(《御览》)。
《名医》曰:蛇衔根也,生朱崖,八月采,阴干。
案《广雅》云:女青,乌葛也。《尔雅》云:雚芄兰。郭璞云:雚芄蔓生。断之,有白汁可啖。《毛诗》云:芄兰之支。《传》云:芄兰草也。陆玑云:一名萝摩,幽州人,谓之雀瓢。别录云:雀瓢白汁,注虫蛇毒,即女青苗汁也,《唐本》草,别出萝摩条,非。

注释解释:

  1. 味辛平:描述了女青的味道,具有温和的性质。
  2. 主蛊毒:指出了女青的重要用途,用于治疗由蛊虫引起的疾病。
  3. 逐邪恶气:说明了女青能消除不良的气场或邪气。
  4. 杀鬼温疟:强调了女青在驱逐邪恶方面的效果,同时对疟疾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5. 辟不祥:表明使用女青可以防止不幸或灾难的发生。
  6. 一名雀瓢(《御览》作翾):提供了女青的另一个名字,可能与古代文化或文献有关。
  7. 《吴普》曰:女青一名霍由祗:引用了古籍中关于女青的另一种命名来源。
  8. 神农黄帝辛(《御览》):说明女青在古代被神农和黄帝认可和使用。
  9. 《名医》曰:蛇衔根也:描述了女青的另一种来源,可能是通过某种动物的唾液得到。
  10. 生朱崖:指明了女青的生长地区,可能是一种特定的自然环境。
  11. 八月采,阴干:描述了女青的采集和干燥过程,强调了其药用价值的保持。
  12. 案《广雅》云:女青,乌葛也:《广雅》作为参考书籍之一,解释了女青的另一种名称和可能的药理作用。
  13. 《尔雅》云:雚芄兰:引用《尔雅》中关于女青的描述,可能涉及到植物学分类。
  14. 郭璞云:雚芄蔓生:提供了关于女青生长方式的另一种解释。
  15. 断之,有白汁可啖:描绘了女青的食用部分,以及可能的口感体验。
  16. 《毛诗》云:芄兰之支:《毛诗》作为古典文学的一部分,反映了古人对女青的文学描述。
  17. 传云:芄兰草也:引用《左传》中对女青的注解,增强了文本的传统色彩。
  18. 陆玑云:一名萝摩,幽州人,谓之雀瓢:提供了陆玑关于女青的另一说法,增加了历史和文化的视角。
  19. 别录云:雀瓢白汁,注虫蛇毒,即女青苗汁也:提到了《本草别录》中关于女青的另一种用法,可能涉及医药知识。
  20. 《唐本》草,别出萝摩条,非:指出了《唐本草》中关于女青的记载与实际不符。
  21. 味苦微寒:总结女青的味道和性质,指出其在中医中通常使用的药性特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