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夏作车,取象机衡。
君子建左,法天之阳。
正位授绥,车不内顾。
尘不出轨,鸾以节步。
彼言不疾,彼指不躬。
渊览于道,永思厥中。

车左铭

虞夏作车,取象机衡。君子建左,法天之阳。正位授绥,车不内顾。尘不出轨,鸾以节步。彼言不疾,彼指不躬。渊览于道,永思厥中。

翻译:
车左铭
虞、夏时期制造的车子,它的形象就像古代的机衡。
君子在左边建立位置,他遵循着天的阳气。
他正确地安置车把,车子不会回头顾望。
尘土不会飞扬出车辕之外,鸾鸟用它的尾羽来控制车子的节奏。
他的言辞不会匆忙,他的指示不会亲自去执行。
他深入地观察和思考道路,永远思索其中的意义。

注释:

  • 虞夏(约公元前2077年—约公元前1600年):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夏朝和虞朝。这两个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早期文明的代表,分别出现在夏朝和虞朝时期。
  • 机衡:古时的一种仪器,用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后来也指代车辆上的横杆或横木。
  • 君子:这里指的是有德行的人,即君子。
  • 法天之阳:遵循天阳的原则。
  • 正位授绥:将车把置于正确的位置上。
  • 车不内顾:车子不会向内看。
  • 尘不出轨:尘土不会飞出车辕之外。
  • 鸾(luán)以节步:鸾鸟用尾羽作为控制节奏的工具。
  • 彼言不疾:他的言语不会匆忙。
  • 彼指不躬:指示不会亲自去做。
  • 渊览于道:深入地观察并思考道路的意义。
  • 永思厥中:永远思考其中的意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车左(即车前部左侧的位置)的描述,反映了君子在道德修养和行为举止上的追求。诗中的“车左铭”可能是指某种道德准则或者行为规范,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君子行为的赞美和期望。整体而言,这首诗强调了君子的道德修为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