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猗嘉禾,惟谷之精。
其洪盈箱,协穗殊茎。
昔生周朝,今植魏庭。
献之庙堂,以昭厥灵。
【赏析】
嘉禾,古时称黍稷。这首诗以颂扬嘉禾起兴,进而赞颂周宣王、魏文侯的政绩和功绩。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音节整齐,朗朗上口,易于诵咏。
首句“猗猗嘉禾”,是诗人的咏叹,也是对周宣王政绩的赞美。周宣王(公元前827~前782年),姓姬,名静,是西周时期的一位明君,他励精图治,使国家政治安定,社会生产得到发展,因此后人称之为“中兴之王”。周宣王在位期间,曾下令禁止贵族贵族奢侈浪费,提倡节俭,并重视农业生产,因而出现了“嘉谷满仓”的局面。“猗猗嘉禾”是说周宣王当政时,庄稼长得茂盛,谷物堆满了粮仓。这里用“猗猗”来形容禾苗茂密的样子。“惟谷之精”是指禾苗是粮食之精华。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周宣王治理国家,使国家富强起来,老百姓丰衣足食,生活富裕幸福。
次句“其洪盈箱”,是说丰收的稻谷堆积如山,满箱子装不下了。“协穗殊茎”,“协”通“翕”,形容穗子饱满而下垂的样子。“殊茎”指不同的穗茎。这两句意思是说:周宣王在位时,粮食丰收,谷粒沉甸甸地压着穗头,好像一袋袋装满了谷子一样。
末两句“昔生周朝,今植魏庭”,“献之庙堂”,是说从前这些谷子是从周宣王时代种植起来的,现在它们生长在魏国的田野里。“献”在这里作动词,指献给朝廷。“以昭厥灵”,即是为了显示它们的神灵。这两句意思是说:从前这些谷子是从周宣王时代种植起来的,现在它们生长在魏国的田野里,为魏国人民提供了充足的粮食。现在把它们献到朝廷上去,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这两句是对周宣王功绩的颂扬。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大雅》是其中的第二部分,共有三十篇。《国风》则是当时各地民歌的汇集,共三百零五篇;《小雅》共七十四篇;《大雅》共三十篇。其中有许多篇都是歌颂古代君王的政绩和功德的史诗。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它通过描写嘉禾的丰产盛况来赞颂周宣王的功德,表达了诗人对周宣王的敬慕之情。
这首诗采用铺叙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先写禾谷的丰收景象,然后追溯到周宣王的时代,赞颂他的丰功伟绩。全诗语言简练,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富有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