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背大河南辕。
跋涉遐路漫漫。
师徒百万哗喧。
戈矛若林成山。
旌旗拂日蔽天。
【注释】
行:行走。
晨背大河,即早晨离开黄河。
南辕,指往南走。古代车驾向南,称为“南辕”。
跋涉:步行旅行或行军远行。
遐路漫漫,长路漫漫。
哗喧:喧嚣嘈杂。
林成山,形容戈矛如树林般密集。
旌旗拂日蔽天,形容旗帜飘扬遮蔽了天空。
赏析:
这首《董逃行》是一首写军队出征、准备作战的诗歌。诗中描述了大军出动时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军队行进途中的壮观场面。
首联“晨背大河南辕”,描述了大军出发的情景。这里的“晨背”指的是早晨出发,“大河”指的是黄河,“南辕”则是指军队向南行进。这一句表达了军队出发时的气势磅礴和浩荡景象。
颔联“跋涉遐路漫漫”,进一步描绘了大军行军途中的情景。“遐路漫漫”表示道路遥远而漫长,暗示着军队行军路途之艰辛。这句诗展现了战士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颈联“师徒百万哗喧”,描绘了大军集结的场景。“师徒”指的是军队中的官兵,“百万”表示人数众多,“哗喧”则是指喧闹嘈杂。这句诗表达了军队集结时的热闹场景和战士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尾联“戈矛若林成山”,形容军队的军容威武。这里的“戈矛”指的是武器,“若林”表示众多如树林般密集,“成山”则是指堆积如山。这句诗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军队强大的气势和威严的形象。
整首诗语言简练有力,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活动的刻画,展现了一幅宏大的战争场面图卷。同时,诗人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