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夜家无为,独步光庭侧。
仰首看天衢,流光曜八极。
抚心悼季世,遥念大道逼。
飘飘当路士,悠悠进自棘。
得失自己来,荣辱相蚕食。
朱紫虽玄黄,太素贵无色。
渊淡体至道,色化同消息。
【注释】
修夜:长夜,深夜。光庭侧:指朝廷的近旁处。仰首看天衢:仰望天空。天衢:指天上的大道。流光曜八极:流动的阳光普照大地。八极:泛指四方。抚心悼季世:抚摸心口而感叹时世衰微。季世:指末世。遥念大道逼:遥想大道将至。道逼:指大道将至。飘飘当路士:飘然而上的道路之人,指仕途得意的人。悠悠进自棘:从容不迫地走进荆棘丛生的地方,喻意仕途坎坷。得失自己来:得失取决于自身。荣辱相蚕食:荣与辱相互消蚀,如同蚕吃桑叶一样。朱紫虽玄黄:朱紫,指代高官显贵。玄黄:黑色。太素贵无色:太素,指自然朴素的状态。贵无色:指自然状态比富贵更为高贵。渊淡体至道:渊深淡泊地体会至道真谛。色化同消息:色彩变化和事物消息(变化发展)相同。
鉴赏:
《五言诗三首》是李白创作的一组七绝。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诗人在这首作品中,以“修夜家无为”开头,表达了对仕途生涯的无奈与悲凉之情。
第一句“修夜家无为”,意为深夜里没有什么事情可做。这里的“家”字指的是官场,意味着诗人身处官场却无所建树,无法有所成就。
第二句“独步光庭侧”,意为独自漫步在朝廷的近旁处。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孤独的身影,他只能独自漫步在朝廷的近旁,无法参与其中。
第三句“仰首看天衢”,意为抬头仰望天空中的大道。这里的“天衢”指的是皇帝的圣旨,也暗指官场中的权力斗争。诗人通过仰望天空中的大道,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厌恶。
第四句“流光曜八极”,意为流动的光芒普照大地。这句话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孤独的身影和无助的心情。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才华被埋没,无法施展出来。
第五句“抚心悼季世”,意为抚摸心口而感叹时世衰微。这里的“季世”指的是末世,也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的失望和无奈。
第六句“遥念大道逼”,意为遥想大道将至。这句诗表明诗人虽然处于末世之中,但仍然怀揣着对大道的追求和期待。
第七句“飘飘当路士”,意为飘然而上的道路之人,指仕途得意的人。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他不得不面对那些在官场得意的人。
第八句“悠悠进自棘”,意为从容不迫地走进荆棘丛生的地方,喻意仕途坎坷。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困境,他在官场中行走艰难,常常需要小心翼翼地应对各种问题。
第九句“得失自己来”,意为得失取决于自身。这句诗表明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掌控无能为力,只能顺其自然地去面对各种情况。
第十句“荣辱相蚕食”,意为荣与辱相互消蚀,如同蚕吃桑叶一样。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官场中的无奈和辛酸,他既享受过荣耀也承受过耻辱,两者互相侵蚀,难以摆脱。
第十一句“朱紫虽玄黄”,意为朱紫,指代高官显贵。虽然这些高官显贵地位显赫,但并不代表他们的真正价值,反而更加凸显了他们内心的空虚和浮躁。
第十二句“太素贵无色”,此处指自然状态比富贵更为高贵。这里的“太素”指的是自然朴素的状态,而“无色”则表示没有多余的色彩和装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朴素状态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只有保持自然朴素的状态,才能真正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而不是被世俗的名利所迷惑。
第十三句“渊淡体至道”,意为渊深淡泊地体会至道真谛。这里的“渊淡”是指深沉淡泊的心态,而“体”则表示亲身体验或体会。这句诗表明诗人对于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认同,他认为只有具备渊深淡泊的心态才能真正体会道家哲学的智慧和精髓。
最后一句“色化同消息”,意为色彩变化和事物消息(变化发展)相同。这里用“色”和“消息”两个词来形容色彩与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意味着色彩变化和事物的变化是相互关联、同步进行的。
这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绘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他既渴望能够有所作为,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困境;既向往自然朴素的生活,但又难以抵挡世俗名利的诱惑。这种矛盾心理使得他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无法自拔。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家哲学的深入思考和理解,他认为只有具备渊深淡泊的心态才能真正体会道家哲学的智慧和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