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欲娱耳目,快心乐腹肠。
我躬不悦欢,安能虑死亡。

【注释】:

苟欲娱耳目,快心乐腹肠。

【赏析】:《诗品》把诗歌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如“金玉词”一类作品,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不假雕琢,自然天成;其语言清新,韵味隽永,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喜爱。中品如“锦绣理”一类作品,“调华激楚”而“音节调繁”、“文采藻饰”,富丽堂皇。下品则如“杂曲”一类作品,语言贫乏,格调低下,“徒张虚论”。

百一诗,是《诗经》中的一种形式,以百字为一章,共一百篇,合称《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现存最古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共有160篇,其中第117至130篇为《小雅》,第135至136篇为《大雅》。

我躬不悦欢,安能虑死亡。

【注释】:

我躬不悦欢,安能虑死亡。

【赏析】:全句的意思是:“我自身都不高兴,哪还顾得上去考虑死亡呢?”诗人在这首《小雅》中抒发了对人生短暂和生死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为《诗经·国风》中的一首。原序曰:“闵管之失,忧世志而作歌。宣犹布圣德于天下,而惧其民淫僻也。是以思君之心,而益思人之情焉。”意指作者因感叹于当时社会道德沦丧,才写下这首诗。

诗文解析本诗是《诗经》中一篇描写忧患意识的诗,诗人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内心对生死问题的思考。全诗四句,首尾两句皆以“我身不乐”开头,表达自己因忧患而导致的心情低落和对死亡的恐惧。中间二句,“我身不乐”与“何生”之间有两字空缺,可能是由于文字残缺或传抄错误而形成的。这二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忧虑和对死亡的恐惧,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最后一句,“我身不乐”之后直接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即“何生”二字的缺失可能是为了突出这一思想观点。

名家点评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小雅》乃周王庙乐所歌,其辞多感事怀人之语。”(《苕溪渔隐丛话》引)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我躬不乐’,忧世也。‘何生’,忧死也。”(《诗经通论》)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国风》多忧世叹时之作,此亦其一耳。”(《诗经原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