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悔启前朝,双忏暨中夕。
鸣禽戒朗旦,备礼寝玄役。
萧索庭宾离,飘遥随风适。
踟蹰歧路嵎,挥手谢内析。
轻轩驰中田,习习陵电击。
息心投佯步,零零振金策。
引领望征人,怅恨孤思积。
咄矣形非我,物外固已寂。
吟咏归虚房,守真玩幽赜。
虽非一往游,且以闲自释。

【注释】

三悔:再三后悔。启:打开,启事。前朝:指过去的时代。暨中夕:傍晚时分。鸣禽:知更鸟。戒:告诫。朗旦:黎明时分。备礼:准备行礼。寝玄役:斋戒以供佛事。萧索:凄凉。庭宾:宾客。飘遥:飘泊不定,随风而行。踟蹰:犹豫不决。歧路嵎(yú):岔路口。挥手:表示告别。内析:内心烦乱不安。轻轩:轻便的轩车。驰:快马飞奔。陵:越过。电击:闪电般的冲击。息心:静心。佯步:装腔作势的步行。零零:零星地。振金策:敲打铜器。引:引领。征人:出征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怅恨:悲伤、怨恨。咄矣:叹词,表示惊叹。形非我:身体不是我。物外:超脱物质之外,指精神世界。吟咏:吟诗作赋,抒发感情。归虚:回到虚静的境界。守真:保持真实的本质。玩幽赜(zé):探索精微奥妙的道理。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作者对人生苦闷的感慨和解脱的诗歌。

开头两句“三悔启前朝,双忏暨中夕”,写自己多次后悔以前的行为和思想,深感惭愧和不安。“三”是虚数,不是实数,意思是不止一次;“启”即开导之意;“前朝”指过去的时代;“双”字也作两次讲,“忏”即忏悔之意。“暨”通“极”,至也,到也;“中夕”指傍晚时分。这三句诗表明作者对往事十分痛悔,感到内疚不安。

下面几句“鸣禽戒朗旦,备礼寝玄役”,写自己为斋戒而早早起床做准备。清晨,鸟儿在高高的树梢上叫唤,提醒人们早起;人们要斋戒以备佛教仪式,要斋戒沐浴,净身修心,使自己清白纯洁。作者在斋戒前就起床了,并准备好了一切行装,准备去做佛事。

“萧索庭宾离,飘遥随风适”。这两句写斋戒后,庭园里来来往往的客人都走了,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庭院中徘徊。作者心情惆怅,感到孤寂无聊,只好随着自己的心意去散步,任凭风儿吹着自己随风而去。

“踟蹰歧路嵎,挥手谢内析”。这两句是说,在回家的路上,作者踌躇不定,犹豫不决,最后终于下决心要回家去,但到家时却看到家人已经分别了。于是,他挥手告别亲人,独自一人伤心落泪,心中充满了孤独和悲哀。

“轻轩驰中田,习习陵电击。”这两句是说,作者骑着轻便的车子飞快地奔驰在田野上,只觉得眼前闪过一道道闪电。这一句描写了作者骑马奔驰的情景,表现了他在旅途中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息心投佯步,零零振金策。”这两句是说,停下来休息一下,作者一边走一边吟诵起诗来,边走边敲着铜器发出声响。这里的“佯步”是故意做作的走路姿态;“零零”是指稀疏零落的声音;“振金策”指敲打着手中的乐器。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在旅途中既感到疲倦又不失雅兴的心情。

“引领望征人,怅恨孤思积。”这两句是说,作者抬头望着远方,心中充满思念之情,但又无可奈何地叹息一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咄矣形非我,物外固已寂。”这两行诗是说,唉!我的身体不是我,我的精神已经超越了肉体。这些词语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已经厌倦到了极点。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结尾两句“吟咏归虚房,守真玩幽赜”,是说通过吟诵诗篇来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同时深入思考那些深奥的哲理问题。作者希望借此来摆脱现实中的痛苦和烦恼,过一种超脱物质的生活。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种种挫折和困惑,以及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他渴望过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