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乘夕起,明月照高树。
闲房来清气,广庭发晖素。
静寂怆然叹,惆怅出游顾。
仰视垣上草,俯察阶下露。
心虚体自轻,飘遥若仙步。
瞻彼陵上柏,想与神人遇。
道深难可期,精微非所慕。
勤思终遥夕,永言写情虑。
杂诗
秋风乘夕起,明月照高树。
闲房来清气,广庭发晖素。
静寂怆然叹,惆怅出游顾。
仰视垣上草,俯察阶下露。
心虚体自轻,飘遥若仙步。
瞻彼陵上柏,想与神人遇。
道深难可期,精微非所慕。
勤思终遥夕,永言写情虑。
注释:杂诗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种体裁,通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他的作品以描写山水风光、抒发个人情感见长。
秋风乘夕起,明月照高树。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的景象。秋风在夕阳的余晖中悄然起舞,明月则洒向高高的树木。这里的“乘”字形象地描绘了秋风的轻盈和柔和。
闲房来清气,广庭发晖素。
在宁静的居室中,清新的空气弥漫开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白色的地板上,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这里的“闲房”和“广庭”分别指代安静的房间和宽敞的庭院。
静寂怆然叹,惆怅出游顾。
诗人在寂静的环境中感到一种悲伤和失落,他不禁叹息。出门在外,他感到惆怅和不安。这里的“静寂”和“惆怅”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仰视垣上草,俯察阶下露。
诗人抬头仰望围墙上的草,低头观察台阶上的露水。这两句诗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
心虚体自轻,飘遥若仙步。
在这里,诗人用“心虚体自轻”来形容自己的心境,认为只要心灵纯洁,身体就能变得轻盈。而“飘遥若仙步”则形容自己如同神仙一般飘渺而超脱。
瞻彼陵上柏,想与神人遇。
诗人站在山丘上的柏树旁,想象着能够与神仙相遇。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升华的向往。
道深难可期,精微非所慕。
尽管道路深远且难以预料,但诗人并不追求那些精细微妙的事物,而是更注重内在的修养和精神追求。
勤思终遥夕,永言写情虑。
诗人在漫长的夜晚里不断思考,将自己的情感和思绪倾诉出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思考和表达的重视。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流露,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以及追求精神升华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