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迈越长川,飘遥冒风尘。
通波激枉渚,悲风薄丘榛。
修路无穷迹,井邑自相循。
百城各异俗,千室非良邻。
欢旧难假合,风土岂虚亲。
感念桑梓域,仿佛眼中人。
靡靡日夜远,眷眷怀苦辛。

【注释】

行迈:行走。越长川:越过漫长的大河。飘遥:漂泊。冒:遭遇。风尘:风尘仆仆。通波:指江河水。激:撞击,冲打。枉渚:曲流的小洲。薄:迫近。丘榛(cín):小山。井邑:城镇。自相循:各自沿袭着旧时的道路。百城:众多城池。异俗:不同的风俗。千室:指很多家庭。良邻:良好的邻里关系。欢旧:欢乐的过去。假合:勉强凑合。风土:风土人情。岂:岂肯。虚亲(qín):虚假地亲近。感念:怀念。桑梓域:桑树和梓树的地方,指故乡。仿佛:好像。眼中人:眼前之人。

【赏析】

这首五律,是作者与朋友张士然久别重逢后,抒发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作。诗中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山水的依恋,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全篇以“离别”为线索,写自己对家乡、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开头四句,先写远行之苦:“越长川,飘遥冒风尘。”诗人在旅途中历尽艰难险阻,风尘仆仆地一路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这两句从“行迈越长川,飘遥冒风尘”一句生发而来,由景入情,既点明此行之远,又引出下文对故乡景物的描绘。

诗人笔锋一转,转而写眼前的景物:“通波激枉渚,悲风薄丘榛。”诗人的视线从眼前的山川景物转向了遥远的家乡,他看到江水激荡冲击着曲流的小洲,阵阵悲凉的北风吹刮过小丘上的草木。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壮美而凄清的自然画面。

诗人笔锋再次转折,回到眼前的景物:“修路无穷迹,井邑自相循。”诗人看到沿途的城镇都沿着相同的道路修建,彼此间相互联系着,形成了一个有序而稳定的社会结构。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有序的社会图景。

诗人笔锋再次转折,回到眼前的景物:“百城各异俗,千室非良邻。”诗人看到虽然沿途的城镇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但并不是每一个城镇都能与自己的故乡相提并论。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多元而复杂的社会景象。

诗人笔锋再次转折,回到眼前的景物:“欢旧难假合,风土岂虚亲。”诗人看到尽管自己努力去适应新的环境,但依然难以融入新的社会,家乡的风土人情也与他无缘相见。诗人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对故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