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穆不已,大都是阶。
之子于命,人应如颓。
厚德时迈,协风允谐。
惠此海湄,俾也可怀。(八章)
乃眷丘林,乐哉河曲。
解绂投簪,披褐怀玉。
遗情春台,托荫寒木。
言念伊人,温其在谷。(九章)
道俟人行,辞以义辑。
和容过表,余未云执。
惠音高播,清风骏集。
怀德形抚,临篇景立。(十章)
【注释】
于穆不已,大都是阶:指代周文王的德行伟大无比。
之子于命,人应如颓:你的一生应当像倒塌的树木一样。
厚德时迈,协风允谐:你拥有深厚的德行,应该与和风相配合。
惠此海湄,俾也可怀:(你)使大海的岸边都充满了恩泽,使我们都能够怀念。(八章)
乃眷丘林,乐哉河曲:“于是”依恋着那山丘和森林,“乐哉”多么快乐啊!(九章)
解绂投簪,披褐怀玉:解开冠帽和簪子,穿着粗布衣带着宝玉。
遗情春台,托荫寒木:抛弃世俗之情,寄托在寒冷的树荫下。(十章)
言念伊人,温其在谷:思念那个人,希望他永远生活在温暖的山谷里。(十一章)
道俟人行,辞以义辑:大道等待人们去实行,辞令以义理为准则。(十二章)
和容过表,余未云执:和顺的态度超过外表,我还没有掌握。(十三章)
惠音高播,清风骏集:美好的声音传播很远,清风吹拂着骏马聚集。(十四章)
怀德形抚,临篇景立:怀抱着美德,面对文章站立。(十五章)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借咏物来抒情,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敬爱之情。全篇以“德”为中心主题,通过写景、比兴、赋、比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赞美及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一、二章总写君子的高尚道德风范;三章四章承上启下,写君子之德;五章六章写君子之志;七章八章写君子之仁;九至十二章写君子之心;最后两章是结语,再次赞美君子的道德品质。
全诗以“德”为中心主题,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把君子之德写得具体而深刻。首章用“大都是阶”比喻君子的高尚道德,“如颓”比喻君子的谦逊有礼。二章用“惠此海湄”比喻君子对他人的恩泽,“俾也可怀”比喻君子使人怀念的美好品德。三章用“解绂投簪”比喻君子放下官位,用“披褐怀玉”比喻君子虽贫穷而内心充满美德。四章用“道俟人行”比喻君子的行为规范。五、六章写君子的仁爱之心。七、八章写君子的谦虚态度。九至十二章写君子的仁心。最后两章是结语,再次赞美君子的道德品质。
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君子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