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夜微风起,明月照高台。
清响呼不应,玄景招不来。
厨人进藿茹,有酒不盈杯。
安贫福所与,富贵为祸媒。
金玉虽高堂,于我贱蒿莱。
【注释】
杂诗三首 其二:这首诗写诗人的清贫生活。杂诗是汉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此诗为第二首。
间夜:半夜。
明月照高台:月光照亮高高的楼台。
清响呼不应:清亮的声响呼唤不应。
玄景:幽深的境界。
厨人进藿茹:厨师端来了藿菜等素食。
有酒不盈杯:有酒但不满一杯。
安贫福所与:安于贫穷是福分。
富贵为祸媒:富和贵都是灾祸的媒介。
金玉虽高堂:黄金白玉尽管放在高堂上。
于我贱蒿莱:对我却显得低贱。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的贫困潦倒的生活状况。首联写深夜微风吹起,皎洁的月亮照射在高高的楼台上。颔联说:那明亮的响声呼唤不应,那幽深的境界也吸引不来。颈联说:厨师端来了藿菜等素食,有酒却不满一杯。尾联说:安于贫穷是福分,富贵是祸害。全诗语言质朴、通俗,表现手法自然朴素。
“间夜微风起,明月照高台。”这是写诗人的清贫生活。清苦的日子往往伴随着孤独和寂寞,所以作者在夜晚常常独自登高远望。“明月照高台”,明月如镜,照见的是诗人的清苦和孤独。
“清响呼不应,玄景招不来。”这是诗人对于自己生活的写照。诗人站在高处,仰望天空,只见皓月当空,万籁俱寂,只有他一个人的身影映在皎洁的月光里。他大声呼唤,声音却得不到任何的回应;他向黑暗中伸手,却无法抓住任何东西。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厨人进藿茹,有酒不盈杯。”这是诗人对于自己生活的继续描写,也是对他内心痛苦的进一步刻画。虽然有酒可喝,但却不足以满杯,可见生活的清苦程度。而那些富家子弟们则可以尽情地享受美食。
“安贫福所与,富贵为祸媒。”这是诗人对于自己命运的看法。他认为,安于贫贱才是福,富贵则是灾祸的根源。这种观念在当时社会是非常普遍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思想,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及贫富差距。
“金玉虽高堂,于我贱蒿莱。”这是诗的最后两句,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在这里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即使拥有黄金白玉这样的珍宝,但对于他来说也显得低下。这表明了他的一种价值观念——重视内在的精神财富而轻视物质财富。这种观念在当时社会也是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的。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场景画面,并通过对比、对照等方式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同时,诗中所表达的思想观点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