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运玉衡,招摇赋朔旬。
嘉庆形三朝,美德扬初春。
圣主加元服,万国望威神。
伊周敷玄化,并世沾天人。
洪崖歌山岫,许由嗟水滨。
【解析】
此诗首联写天象,以“羲和运玉衡”起,以“招摇赋朔旬”结。“羲和”指太阳,“玉衡”指北斗七星的柄星,即斗柄,这里借以象征太阳。“招摇”是二十八宿中北方玄武七宿之一,“朔”是农历每月初一,“旬”指十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太阳在运行,它运转到北边去了,北斗也运转到北方去了,这是从上句的“羲和运玉衡”而来,“招摇赋朔旬”,则是说北斗已经转到北极星附近了。这两句诗写得很简练,但气象宏大,很有气势。
颔联写时序,意思是:一年有三次朝会,这是从上句的“圣主加元服”而来,“万国望威神”则是指四方诸侯。“元服”指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年礼,称为“元服”。这里是指天子举行冠礼,表示成年。“万国望威神”就是四方各诸侯王看到天子的威严和神气了。这两句诗写的是天下太平,四海升平,天下诸侯都来朝见天子的盛况。
颈联写圣政,意思是:伊尹和周公都曾辅佐过周成王、周康王,他们的政治才能都很卓越,因而受到人们的称赞。“敷玄化”指施行教化于百姓,“并世”指与周代同时,“沾天人”指得到上天和民众的拥护。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现在圣明的君主继承大禹、成汤的事业,实行政治改革,推行仁义之教,使天下百姓都得到了好处。这两句诗歌颂的是圣明的帝王能够施行德政,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尾联写贤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说:“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亦有功焉,弗克取也,故退而修德也。’由曰:‘予闻岩岩乎,类道者也。不然,谓其舍其艺而为彼人也。且夫水向沙而求湾曲者,性也;其求沙也,性也。”许由辞不受尧所封的君位,归隐山林。“洪崖歌山岫”是说许由在隐居的时候唱着歌曲赞美高山流水。“伊周敷玄化,并世沾天人”是说伊尹、周公都能施行教化,受到天下人的拥戴。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说:现在贤人像伊尹、周公一样,都在为天下百姓造福。最后一句中的“天人”指的是天子与臣民的关系。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国家安定,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颂扬了圣明君王的功德。全诗语言凝炼,意境高远。
开头二句写天象。“羲和运玉衡”“招摇赋朔旬”,都是古代天文术语。羲和是传说里太阳车驾的御者,玉衡是北斗七星柄上的第三颗星,叫“权”。《淮南子·览冥训》说:“日维其光于西,犹经其别维而向北,盖维极之阳乌也。”“招摇”是二十八宿中北方玄武七宿之一。《史记·天官书》:“斗为帝车,杓为天柱,牵牛初度为建极左执法。”《汉书·天文志》说:“斗为帝车,杓为天帝持节之吏。”北斗星斗柄指向北方,就暗示着太阳已运行到北边去了。所以这两句说的是:太阳还在运行,北斗已到了北方。
三、四句写岁时节令和朝贡之事。“圣主加元服”,指的是圣明的君主已行加冠礼,表明已到了成年,应该行使权力了。“万国望威神”意思是四方各国诸侯看到天子的威严和神气,都前来朝见,仰慕天子的英明。这两句写的是天下太平,四海升平,天下诸侯都来朝见天子的盛况。
五、六句写圣政。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伊尹和周公辅佐过周成王、周康王,他们的政事都很卓越,因此受到人们的称赞。“敷玄化”,指的是施行教化于百姓。《易·泰卦》九四爻辞:“无咎,亨,利,用攸往,先庚申,吉。”孔颖达正义:“先言‘无咎’者,谓无凶祸忧患之咎也。‘利’者,谓利于行事也。‘用’者,谓有所用于也。‘攸往’者,谓有所往也。‘先庚申’者,谓先于庚日、申刻也。”《尚书大传》:“圣人之治天下也,必本诸天,原诸地,本诸心,察诸民。”这里的“本诸天”,就是根据自然规律办事。所谓“敷玄化”,就是指施行教化于百姓。“并世沾天人”中的“并世”就是与周代同时的时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说:“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也有功焉,弗克取也,故退而修德也。’由曰:‘予闻岩岩乎,类道者也。不然,谓其舍其艺而为彼人也。且夫水向沙而求湾曲者,性也;其求沙也,性也。”许由辞不受尧所封的君位,归隐山林。这里的“洪崖歌山岫”就是写许由在隐居的时候吟咏着歌调赞美高山流水。“伊周敷玄化”,指的是伊尹、周公二人施行政治变革,推行教化于百姓,使天下百姓都得到了好处。
尾联写贤者。“洪崖歌山岫”,是说隐士洪崖在隐居的时候吟诵着歌调赞美高山流水。“伊周敷玄化,并世沾天人”就是赞颂伊尹、周公二人施行政治变革,推行教化于百姓,使天下百姓都得到了好处。“并世”指的是与周代同时。“天人”指的是天子与臣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