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神固超绝,涉粗罕不群。
孰至消烟外,晓然与物分。
冥冥玄谷里,响集自可闻。
文峰无旷秀,交岭有通云。
悟深婉中思,在要开冥欣。
中岩拥微兴,□岫想幽闻。
弱明反归鉴,暴怀傅灵薰。
永陶津玄匠,落照俟虚斤。
注释:
- 理神固超绝,涉粗罕不群:意为心灵(理神)极其超凡脱俗,涉世不深却显得与众不同。
- 孰至消烟外,晓然与物分:谁能够到达烟雾之外的地方呢?清晨之时与万物分明。
- 冥冥玄谷里,响集自可闻:在深深的山谷中,声音自然汇聚,可以听到。
- 文峰无旷秀,交岭有通云:山峰上没有旷野和壮丽景色,但山岭间可以通达云天。
- 悟深婉中思,在要开冥欣:深入而温婉的思考,在于领悟到冥冥之中的欢喜。
- 中岩拥微兴,□岫想幽闻:中岩处蕴藏着细微的生机,□岫(音同“xiù”岫)想象着幽静的声音。
- 弱明反归鉴,暴怀傅灵薰:微弱的光芒反射在镜子上,强烈的胸怀充满灵气。
- 永陶津玄匠,落照俟虚斤:永恒的陶冶来自玄妙的工匠之手,夕阳等待被砍伐。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庐山美景及其精神内涵的诗。诗人通过对庐山的自然景观和内在精神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深深感悟以及通过自然来达到精神升华的愿望。
首联“理神固超绝,涉粗罕不群”。表达了诗人对庐山自然环境的赞美,认为这里的人或事物超越了普通的世俗,有着与众不同的精神境界。
第二联“孰至消烟外,晓然与物分”进一步描绘了庐山的神秘与远离尘嚣的特性。诗人通过询问谁能达到烟之外的境界,表现了对高远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第三联“冥冥玄谷里,响集自可闻”,描写了在深邃的山谷中,声音自然而然地汇聚,给人以宁静和深远的感觉。
接下来的几联则更多地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出发,描述了庐山的山川之美和内在精神。“文峰无旷秀,交岭有通云”展现了山之高峻且秀丽;“弱明反归鉴,暴怀傅灵薰”则描绘了光线透过水面反射到镜中的美丽景象;“永陶津玄匠,落照俟虚斤”则暗示了自然的伟力和时间的流逝。
最后两联则是诗人对庐山精神内涵的一种体悟:“悟深婉中思,在要开冥欣”,强调了通过深入思考来领悟生活真谛的重要性;“中岩拥微兴,□岫想幽闻”则表达了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敏感和对内心世界探索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及通过自然来达到精神升华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