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先生。
通神明。
请天三日甘雨零。
我黍以育。
我稷以生。
何以畴之。
报束长生。

【注释】

(1)“阳平人”:指束哲,字子夏。阳平,即今山东单县一带。

(2)“束先生”:指束皙,字子思。

(3)“通神明”:指通达于天地万物的灵性。

(4)“请天”:祈请上天。

(5)“三日甘雨”:连续三天的甘霖。

(6)“我黍”:《诗经·小雅·甫田》:“载获济济,薄言餕止,有女同行,将子无怒。”《毛传》:“黍,百谷之总名;餕,祭也。”

(7)“我稷”:指稷,五谷之一,是粮食作物中的重要部分。

(8)“何以畴之”:如何用这些谷物来报答束皙呢?

(9)“报束长生”:以谷物来酬谢束哲的恩德,使他长寿不老。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通过对话形式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怀念和对农事生产的关心。全诗四联,首联、二联写农夫在春雨滋润下辛勤耕耘,三联写诗人对农夫生活的关心,末联写农夫对诗人的感谢。

首联“阳平人为束皙歌”,点明送别之地为阳平人之地,束皙即束哲。诗人在送别的同时,也不忘嘱咐其子束生:“束先生,请天三天甘雨零。”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的关切之情,又表现出他对农事生产的关怀。首联起句“阳平人”。点明离别之地为阳平人之地,束皙即束哲。诗人在送别的同时,也不忘嘱咐其子束生:“束先生,请天三天甘雨零。”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的关切之情,又表现出他对农事生产的重视。

第二联“我黍以育”一句,说明黍稷丰收与农夫的努力分不开,诗人把这种感情寄寓在“以育”、“以生”二字上。“何以畴之”两句,是说如何报答农夫的养育之恩。诗人从两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报束长生”,就是以谷物等物报答他;“报我黍稷”,就是以黍稷等食物报答他。这两句既是诗人的肺腑之言,又是农夫生活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农夫的深厚感情。

第三联“我稷以生”,承接前句进一步说明黍稷丰收与农夫的努力分不开;而“我黍以育”则说明黍稷丰收与农夫的辛劳是分不开的。诗人在第二联中提出报答的问题后,第三联便具体回答了这个问题,“何以畴之”,“报束长生”就是以谷物等物报答他。“何以报我”就是以黍、稷等食物报答他。诗人在这首诗里所要表达的主要是报答的思想。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诗人的肺腑之言,表达了诗人对农夫的深厚感情。“报束长生”,就是用谷物等物报答他;“报我黍稷”就是以黍、稷等食物报答他。诗人在这首诗里所要表达的主要是报答的思想。

全诗结构紧凑,一气呵成。首句点出送别地点,并交代了送别的时间;次句直接进入正题,提出送别时嘱咐的内容;第三句转入送别时的具体嘱托;第四句则由“何以畴之”,转而提出报答的内容。全诗语言质朴无华,但感情真挚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