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为渡神舟,薄岸当别去。
形非神常宅,神非形常载。
徘徊生死轮,但苦心犹豫。
注释:
- 十月十五日,右英夫人说诗令:在十月十五日,右英夫人举行说诗令的活动。
- 形为渡神舟,薄岸当别去:我化身为渡过神舟,将要离开岸边。
- 形非神常宅,神非形常载:形体不是神灵的常居之地,神灵也不是形体的常载之物。
- 徘徊生死轮,但苦心犹豫:在轮回中徘徊不已,内心充满了痛苦和犹豫。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生死、神灵等哲学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首句“十月十五日,右英夫人说诗令”交代了创作背景,即在十月十五日这一天,右英夫人举办了一场说诗令活动。这既是一次诗歌创作的契机,也是杜甫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接着两句“形为渡神舟,薄岸当别去”,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这里,“形”代表人的肉身,“渡神舟”则指代通过诗歌创作来渡过人生的困境,即将离开岸边。这两句既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第三句“形非神常宅,神非形常载”,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入解读。诗人认为,人的肉身并不能成为神灵的常居之地,同样,神灵也不能成为人的常载之物。这两句话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虚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寻求精神寄托的思考。
最后一句“徘徊生死轮,但苦心犹豫”,更是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描绘轮回中的生死轮盘,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迷茫。这里的“但”字,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死轮回时的无奈与挣扎。而“犹豫”二字,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困惑。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生死轮回、神灵与人等哲学问题的探讨,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以及人们对于生命、死亡等永恒话题的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