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入冥乡,顺驾应灵招。
神随空无散,气与庆云消。
形非明玉质,玄匠安能雕。
蹀足吟幽唱,仰手玩鸣条。
林室有逸欢,绝此轩外交。
遗景附圆曜,嘉音何寥寥。
辛玄子赠诗三首其一
原文:
畴昔入冥乡,顺驾应灵招。
神随空无散,气与庆云消。
形非明玉质,玄匠安能雕。
蹀足吟幽唱,仰手玩鸣条。
林室有逸欢,绝此轩外交。
遗景附圆曜,嘉音何寥寥。
译文:
昔日我踏入了冥界,顺从地接受了灵界的召唤。
神灵随着无形的飘散而消散,气息和庆祝的喜悦也随之消失。
我的身形并非如明亮玉石般完美,因此没有谁能像我一样雕刻出完美的形象。
我悠闲地行走着,低语吟唱,欣赏着鸣条鸟的歌声。
在林间居室中享受着无忧无虑的欢乐,远离了世俗的纷扰。
留下的美景如同圆月般圆满,美好的音乐却如此稀少。
注释:
- 畴昔(chóu xiǎo): 过去;
- 冥乡: 指死后的世界;
- 顺驾应灵招: 顺从地接受神的召唤;
- 神随空无散: 神灵随着无形而消散;
- 庆云: 庆祝喜悦的象征;
- 形非明玉质: 身形并非如明亮玉石般完美;
- 玄匠: 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 蹀足: 用脚轻触或踩踏;
- 仰手: 手向上或向外展开;
- 逸欢: 安逸愉快的欢聚;
- 遗景: 留下的美好景象;
- 圆曜: 圆形的月亮;
- 嘉音: 美好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生死、超脱世俗境界的深刻思考和感慨之作。诗人通过“畴昔入冥乡”开始,描述了自己进入冥界的经历,体现了他对死亡的接纳和对超然境界的追求。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表达了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认为即使是神灵也难逃无常的命运,自己的存在似乎也是由某种无形的力量所决定。这里的“神随空无散”和“气与庆云消”都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物质世界的虚幻。
诗人并未陷入绝望之中。他通过描绘自己在冥界的闲适生活——“形非明玉质,玄匠安能雕”,以及在自然景观中感受到的快乐——“林室有逸欢,绝此轩外交”,来表达自己对于生命本质的理解——无论外在形态如何,内在的精神世界才是最为重要的。这种超然的态度正是诗人追求的终极目标。
最后两句,“遗景附圆曜,嘉音何寥寥”,则进一步升华了诗人的思想境界。他认识到世间的美好虽然短暂且稀少,但依然值得珍惜和赞叹。诗人以圆月作为象征,表达了对永恒之美的向往,同时用寥寥几字来形容美好的事物之少,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也透露出对生命真谛的探索。
这首诗通过对生死、宇宙和个体存在关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真谛的深刻理解。其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不失超然,是一篇富有哲学意味和艺术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