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则猿□狸獾,犴獌猰□。山下则熊罴豺虎,羱鹿□麖。掷飞枝于穷崖,踔空绝于深硎。蹲谷底而长啸,攀木杪而哀鸣。

缗纶不投,罝罗不披。磻弋靡用,蹄筌谁施。鉴虎狼之有仁,伤遂欲之无崖。顾弱龄而涉道,悟好生之咸宜。率所由以及物,谅不远之在斯。抚鸥□而悦豫,杜机心于林池。

敬承圣诰,恭窥前经。山野昭旷,聚落膻腥。故大慈之弘誓,拯群物之沦倾。岂寓地而空言,必有贷以善成。钦鹿野之华苑,羡灵鹫之名山。企坚固之贞林,希庵罗之芳园。虽粹容之缅邈,谓哀音之恒存。建招提于幽峰,冀振锡之息肩。庶灯王之赠席,想香积之惠餐。事在隔而思通,理匪绝而可温。

爰初经略,杖策孤征。入涧水涉,登岭山行。陵顶不息,穷泉不停。栉风沐雨,犯露乘星。研其浅思,罄其短规。非龟非筮,择良选奇。剪榛开径,寻石觅崖。四山周回,双流逶迤。面南岭,建经台;倚北阜,筑讲堂。傍危峰,立禅室;临浚流,列僧房。对百年之高木,纳万代之芬芳。抱终古之泉源,美膏液之清长。谢丽塔于郊郭,殊世间于城傍。欣见素以抱朴,果甘露于道场。

诗句

  1. 山上则猿□狸獾,山下则熊罴豺虎,羱鹿□麖。
  • 注释:描述山中的不同动物和地形。
  1. 掷飞枝于穷崖,踔空绝于深硎。
  • 注释:形容在悬崖上投掷树枝,以及从高处跳下的场景。
  1. 蹲谷底而长啸,攀木杪而哀鸣。
  • 注释:描述站在山谷底部大声呼喊,或攀爬树木顶端发出悲鸣。
  1. 缗纶不投,罝罗不披。磻弋靡用,蹄筌谁施。
  • 注释:比喻没有用武之地,也无需使用陷阱捕兽。
  1. 鉴虎狼之有仁,伤遂欲之无崖。
  • 注释:反思人类的欲望无边无际,但像老虎狼一样拥有仁慈之心是稀有的。
  1. 顾弱龄而涉道,悟好生之咸宜。
  • 注释:意识到生命短暂,应该珍惜和尊重生命。
  1. 率所由以及物,谅不远之在斯。
  • 注释:表达对自然界万物的关怀和理解,认为距离并不遥远。
  1. 抚鸥□而悦豫,杜机心于林池。
  • 注释:通过与自然亲近,摆脱内心的烦恼。
  1. 敬承圣诰,恭窥前经。
  • 注释:表示尊敬地听取并遵循古代的智慧和教诲。
  1. 山野昭旷,聚落膻腥。故大慈之弘誓,拯群物之沦倾。
  • 注释:描述了山野的开阔和村庄的杂乱,表明大慈之人的拯救行为是必要的。
  1. 岂寓地而空言,必有贷以善成。
  • 注释:质疑单纯的言论是否能够改变现实,暗示必须采取实际行动。
  1. 钦鹿野之华苑,羡灵鹫之名山。
  • 注释:表达了对美好自然景观的向往和赞美。
  1. 企坚固之贞林,希庵罗之芳园。虽粹容之缅邈,谓哀音之恒存。
  • 注释:期望拥有坚强的生命力和芬芳的花园,即使外表遥远,内在的美好依然存在。
  1. 建招提于幽峰,冀振锡之息肩。庶灯王之赠席,想香积之惠餐。
  • 注释:建造寺庙于幽静的山峰之上,希望能够得到佛陀的加持和赐福。
  1. 事在隔而思通,理匪绝而可温。
  • 注释:虽然物理上相隔千里,但通过心灵相通可以实现理解和沟通。

译文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山中的生活体验和感悟。诗中描绘了山中的各种景象,如猿猴、狐狸、獾等动物,以及山下的熊、罴、豺、虎、鹿等动物,还有水流、高山等自然元素。诗人通过这些场景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如对生命的珍惜、对大自然的敬畏、对人类欲望的反思等。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学习和实践,如敬仰佛陀、追求内心清净等。整体上,诗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