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远谋,臣所不敢言,朝夕祗勤,心存于匪懈。起伏震遽,事属冒闻。伏愿陛下留须臾之鉴,垂永代之计,发不世之诏,施必行之典,则氓隶齐欢,高卑同泰。}
帝优诏答之。庚戌,以骁骑将军曹欣之为徐州刺史。六月乙亥,加镇军将军齐王尚书左仆射。秋七月戊子,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建平王景素据京城反。己丑,内外纂严。遣骁骑将军任农夫、冠军将军黄回北讨,镇军将军齐王总统众军。曲赦南徐州。始安王伯融、都乡侯伯猷赐死。辛卯,南豫州刺史段佛荣统前锋马步众军。甲午,军主、左军将军张保战败见杀。黄回等至京城,与景素诸军战,连破之。乙未,克京城,斩景素,同逆皆伏诛。其日解严。丙申,大赦天下,封赏各有差。原京邑二县元年以前逋调。辛丑,以武陵王赞为南徐州刺史。八月丁卯,立第十皇弟翙为南阳王,第十一皇弟嵩为新兴王,第十二皇弟禧为始建王。庚午,以给事黄门侍郎阮佃夫为南豫州刺史。乙酉,以行青、冀二州刺史刘善明为青、冀二州刺史。九月丁亥,割郢州之随郡属司州。戊子,骁骑将军高道庆有罪,赐死。己丑,车骑将军、扬州刺史安成王进号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安西将军、郢州刺史晋熙王燮进号镇西将军。冬十月辛酉,以吏部尚书王僧虔为尚书右仆射。宕昌王梁弥机为安西将军、河凉二州刺史。丙寅,中书监、护军将军褚渊母忧去职。十一月庚戌,诏摄本任。
”`
宋书 · 卷九 · 本纪第九 · 后废帝
经国远谋,臣所不敢言,朝夕祗勤,心存于匪懈。起伏震遽,事属冒闻。伏愿陛下留须臾之鉴,垂永代之计,发不世之诏,施必行之典,则氓隶齐欢,高卑同泰。
帝优诏答之。(注释:皇帝用优厚的诏书回答了他。)庚戌,以骁骑将军曹欣之为徐州刺史。(注释:在庚戌这一天,任命了骁骑将军曹欣之为徐州刺史。)六月乙亥,加镇军将军齐王尚书左仆射。(注释:在六月的乙亥这一天,增加了镇军将军齐王作为尚书左仆射。)秋七月戊子,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建平王景素据京城反。(注释:在秋的七月的戊子这一天,建平王景素占据了京城发动了叛乱。)己丑,内外纂严。(注释:在己丑这一天,国家内外都加强了戒备。)遣骁骑将军任农夫、冠军将军黄回北讨,镇军将军齐王总统众军。(注释:在己丑这一天,派遣了骁骑将军任农夫和冠军将军黄回向北讨伐,而由镇军将军齐王来统率各路大军。)曲赦南徐州。(注释:对南徐州实行特别赦免。)始安王伯融、都乡侯伯猷赐死。(注释:对始安王伯融和都乡侯伯猷实行了死刑。)辛卯,南豫州刺史段佛荣统前锋马步众军。(注释:在辛卯这一天,南豫州刺史段佛荣领导着前锋的马步兵众军。)甲午,军主、左军将军张保战败见杀。(注释:在甲午这一天,军主帅左军将军张保被击败并被杀。)黄回等至京城,与景素诸军战,连破之。(注释:黄回和他的部队进入京城并与景素的军队交战,接连取得了胜利。)乙未,克京城,斩景素,同逆皆伏诛。(注释:乙未这一天,攻克了京城,并斩杀了景素,与他一同造反的人都被处决了。)其日解严。(注释:解除了警戒。)丙申,大赦天下,封赏各有差。原京邑二县元年以前逋调。(注释:在丙申这一天,全国都进行了大赦,并对那些曾经拖欠的国家赋税进行了豁免。)辛丑,以武陵王赞为南徐州刺史。(注释:在辛丑这一天,任命武陵王为南徐州刺史。)八月丁卯,立第十皇弟翙为南阳王,第十一皇弟嵩为新兴王,第十二皇弟禧为始建王。(注释:在丁卯这一天,立了第十位皇弟翙(字名)为南阳王,第十一位皇弟嵩为新兴王,第十二位皇弟禧为始建王。)庚午,以给事黄门侍郎阮佃夫为南豫州刺史。(注释:在庚午这一天,任命给事黄门侍郎阮佃夫为南豫州刺史。)乙酉,以行青、冀二州刺史刘善明为青、冀二州刺史。(注释:在乙酉这一天,任命行青、冀二州刺史刘善明为青、冀二州刺史。)九月丁亥,割郢州之随郡属司州。(注释:在丁亥这一天,将郢州的随郡划归了司州管理。)戊子,骁骑将军高道庆有罪,赐死。(注释:在戊子这一天,因为骁骑将军高道庆犯了罪,他被赐死了。)己丑,车骑将军、扬州刺史安成王进号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安西将军、郢州刺史晋熙王燮进号镇西将军。(注释:在己丑这一天,车骑将军安成王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而安西将军晋熙王燮则被封为镇西将军。)冬十月辛酉,以吏部尚书王僧虔为尚书右仆射。(注释:在冬十月初八这天,任命吏部尚书王僧虔为尚书右仆射。)宕昌王梁弥机为安西将军、河凉二州刺史。(注释:在冬月的十一日,宕昌王梁弥机被任命为安西将军、河凉二州刺史。)丙寅,中书监、护军将军褚渊母忧去职。(注释:在丙寅这一天,中书监和护理将军褚渊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十一月庚戌,诏摄本任。(注释:在十一月的庚戌这一天,下诏让他代理原本的职务。)
赏析:
本文记录了宋书中《宋书》卷九《本纪第九》“后废帝”时期的一些事件及其影响。文中详细记载了后废帝的决策过程以及他对国家的处理方式,包括任命官员、战争行动、大赦天下、官职任免等。这些事件展示了一个君主在面对政治危机时所做出的决策和应对措施。同时,通过分析这些事件的发生原因、影响结果和关键人物的行动,可以深入理解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背景。此外,文中还涉及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武陵王赞、给事黄门侍郎阮佃夫、车骑将军杨荆州等人的任免和事迹,这些都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