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悬师深入,粮输艰远,三军疑阻,莫有固志。道济议欲渡河避其锋,或欲弃捐辎重,还赴高祖。林子按剑曰“相公勤王,志清六合,许、洛已平,关右将定,事之济否,所系前锋。今舍已捷之形,弃垂成之业,大军尚远,贼众方盛,虽欲求还,岂可复得。下官受命前驱,誓在尽命,今日之事,自为将军办之。然二三君子,或同业艰难,或荷恩罔极,以此退挠,亦何以见相公旗鼓耶”塞井焚舍,示无全志,率麾下数百人犯其西北。绍众小靡,乘其乱而薄之,绍乃大溃,俘虏以千数,悉获绍器械资实。时诸将破贼,皆多其首级,而林子献捷书至,每以实闻,高祖问其故,林子曰“夫王者之师,本有征无战,岂可复增张虚获,以自夸诞。国渊以事实见赏,魏尚以盈级受罚,此亦前事之师表,后乘之良辙也”高祖曰“乃所望于卿也”

宋书 · 卷一百 · 列传第六十 · 自序

当时敌人深入我方境内,粮草运输困难而遥远,三军将士心中疑虑,没有坚定的意志。道济建议想要渡过黄河来躲避敌人的锋芒,或者有人打算放弃辎重,返回高祖那里。林子握着剑对将军们说:“相公勤王,立志要平定天下,许、洛已经平定,关右即将安定,事情的成败,关键在于前锋。现在放弃已经取得的胜利形势,放弃即将完成的事业,大军还在路上,贼人势力正强盛,即使想撤退也不可能。我受命为前锋,誓死完成任务,今天的事情,我自己来为你办。但是你们几位君子,有的因为同行艰难,有的因为受到恩惠无法报答,因此退缩动摇。这怎么能见得您的旗鼓呢?”塞井焚舍,表示没有完整的计划和意图,率领部下几百人攻击敌人的西北。敌人稍微有些混乱,趁乱进攻他们,敌军于是大溃败,俘虏了上千敌人,并缴获了敌军的全部器械物资。当时各将领打败敌军,都上报斩首数目多,而林子献捷书来到朝廷,每次都如实报告情况,汉高祖询问其中的原因,林子回答说:“帝王之师,本来有征伐,没有战斗,怎么可以再增加夸大的虚报,以此来炫耀自己?从前李国渊凭事实被奖赏,魏尚因多斩首而受惩罚,这也是前事的典范,后车的榜样。”高祖说:“这正是我所希望于你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宋文帝刘义隆在《宋书》中对他自己出征南侵时的一段描述。诗中提到的“林子”即后来的宋朝名将檀道济,他在这场战役中表现出了坚决和果断。他的言论体现了一种军事策略上的现实主义思想,即在战争中应该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此外,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即皇帝与将军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将军们对于荣誉和责任的不同态度。

在文学表现手法上,这首诗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各个角色的立场和想法。特别是檀道济的言辞,不仅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战争本质的理解。同时,诗中的语言简洁有力,符合古代公文的风格,这也是南朝文风的一个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