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
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
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
耳目暂无扰,怀古信悠哉。
戢翼希骧首,乘流畏曝鳃。
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
方同战胜者,去剪北山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译文”等,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内容来分析。具体如下:
(1)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①朔风:北方的寒风。②飞雨:急雨。③来:来临。④朔风与急雨相合,更增添了萧瑟凄清的气氛。这两句诗写景,描写了一幅风雨潇潇、江上寒秋的景象。诗人用笔极为简炼,勾勒出一幅寒气袭人、江上萧瑟的画面。
(2)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
①既:既然。②百常:地名。③九成:地名。这里指代江边的九成台。④诗人把眼前所见的景物比作飘洒在空中的雨滴,既写出了江上的景色,又写出了诗人的心境。
(3)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
①空蒙:迷蒙。②薄雾:稀薄的雾。③轻埃:微尘。④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细雨蒙蒙、迷蒙一片的江上景象。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雨中江景,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4)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
①平明:天晴后。②振衣:振起衣裳。③坐:坐下。④重门:高大的门扇。⑤诗人写自己早起观赏雨景,但因雨大而不得不坐在室内欣赏雨景。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观赏雨景时的心情和行动,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5)耳目暂无扰,怀古信悠哉。
①耳目:听觉和视觉。②扰:扰乱。③信:诚然,实在。④这两句诗写诗人观赏雨景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在观赏雨景时心情舒畅愉悦的情感。
(6)戢翼希骧首,乘流畏曝鳃。
①戢翼:收起翅膀。②骧首:高扬头颈。③乘流:顺着流水游动。④惧曝鳃:害怕被水淹死。⑤这两句诗写诗人在观赏江景时的心情和行动,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7)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
①动息:动静。②无兼遂:不能两全。③歧路:岔路,比喻选择。④徘徊:来回走动,犹豫不决。⑤这两句诗写诗人观赏江景时的心情和行动,表达了诗人在抉择人生道路时的矛盾心理。
(8)方同战胜者,去剪北山莱。
①方:正。②战胜者:胜利者。③剪:割取。④北山莱:指北山之草,泛指草木。这两句诗是诗人在观赏江景时的心情和行动,也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江南秋雨景色的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一幅秋日江南雨景的图卷。
首联“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点明时令为深秋季节,朔风凛冽,吹落秋雨纷纷洒落在江面上。一“朔”一“萧”,渲染出了秋天的寒冷气氛,同时也预示着秋雨的到来,为下文作铺垫。“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百常观和九成台都是地名,分别位于今湖北黄冈县西南和河南南阳市南。诗人用“既洒”和“复集”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了秋雨纷洒的场景和气势,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恢宏磅礴的视觉效果。
颔联“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诗人用“空蒙”和“散漫”两个词语,生动地描述了秋雨笼罩下的江面景象,宛如一片迷雾和尘埃弥漫的天地。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朦胧、迷离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世界中。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
颈联“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诗人清晨起来欣赏雨景,却发现家门紧闭,无法出门赏景。这种无奈和孤独的情绪,使得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忧郁和失落。
尾联“耳目暂无扰,怀古信悠哉。”在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雨声和鸟鸣,感受着大自然的韵律和节奏,诗人的内心逐渐变得平静和宁静,仿佛回到了古代,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情油然而生。这种情感的转变,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了他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和挫折所带来的压力和困扰。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雨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抒发与对比,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