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平城。驱马入云中。
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注释】

1.平城:指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2.云中: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东的乌兰察布盟一带。

3.阴山:在今内蒙古中部偏西,黄河以西。

4.荒松无罢风:荒漠之中只有风声不断。

【赏析】

《悲平城》,是唐代诗人陈陶的一首七绝,写于天宝十二年(753),当时诗人被征入京为左拾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北方边塞荒凉的图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首句“平城”,指的是古代匈奴人的居住地。诗人用“悲”字,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和哀思。第二句“驱马入云中”,描述了自己骑马进入云中郡的壮丽景象。这里的“云中”,是指今天的内蒙古中部地区,是古代的军事要地。第三句“阴山常晦雪”,描绘了阴山地区多雪的气候特征。第四句“荒松无罢风”,则是说荒漠之中只有风声不断。这四句话,通过描绘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荒凉、寂寥的氛围。

诗人在结尾处用“嗟尔远行者”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他感叹那些远离家乡、奔赴边疆的士兵,他们的辛劳付出与牺牲换来的是国家的繁荣昌盛。诗中的“嗟尔”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士兵们的同情和敬意,也反映了他对战争的忧虑和思考。

整首诗语言朴素、直白,却充满了深深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士兵的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担忧。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