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引去节,送客舣归舻。
即是观涛处,仍为郊赠衢。
汀洲浪已息,邗江路不纡。
亭嘶背枥马,樯啭向风乌。
海上春云杂,天际晚帆孤。
离舟对零雨,别渚望飞凫。
定知能下泪,非但一杨朱。

诗句释义

1 行人引去节 - “节”在此处可能指代某种仪式或礼节,暗示送行者的告别姿态。“引去”表示引导、护送之意。整体上,这句表达了作者目送北使离开的场景。

  1. 送客舣归舻 - “舣”意为船只靠岸停泊,“舻”指船尾,这里泛指船只。整句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北使乘坐的船只停靠岸边准备返程。
  2. 即是观涛处 - “即”表明此处是某个地方,“观涛”通常指站在高处观看大浪拍打岩石的景象,这里特指江边观看波涛的地方。此句点明了诗人与北使一同观赏江景的情景。
  3. 仍为郊赠衢 - “郊赠”可能指的是在郊外举行的宴会或馈赠活动,“衢”指路、街道。这一句表明诗人为北使准备了郊外的赠礼,可能是食物或其他礼品。
  4. 汀洲浪已息 - “汀洲”指的是河中的沙洲,“浪已息”说明潮水已经平息,不再汹涌。这句描述了夜晚时分,江面上的平静景象。
  5. 邗江路不纡 - “邗江”指的是一条河流名称,“纡”意为曲折、迂回。这句话意味着从邗江出发的道路并不曲折,直接通往目的地。
  6. 亭嘶背枥马 - “亭嘶”形容马匹在驿站中嘶鸣等待,“背枥马”指马被拴在马厩外等待主人。这句描绘了马儿在驿站中等待的情景,可能因为北使即将出发。
  7. 樯啭向风乌 - “樯”指船上的桅杆,“啭”意为鸟叫声,“向风乌”可能是指迎风飘扬的黑色旗帜。这句描述了船只随着风向而移动,旗帜随风飘扬的景象。
  8. 海上春云杂 - “海”指大海,“上春云杂”可能指的是春天海面上的云雾缭绕,色彩斑斓。这句描写了大海之上春云的景色。
  9. 天际晚帆孤 - “天”指天空,“际晚帆孤”指傍晚时分的帆船孤独地驶向远方。这句描绘了傍晚时分,夕阳下帆船独自前行的情景。
  10. 离舟对零雨 - “离舟”指离开船只,“对零雨”可能是指雨点稀疏落下,形成零散的景象。这句描绘了离别时刻,雨滴零星地落下。
  11. 别渚望飞凫 - “别渚”指分开的小洲,“望飞凫”指遥望着飞翔的天鹅。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小岛上分别时的心情和景象。
  12. 定知能下泪 - “定知”表示肯定知道,“下泪”指流泪。整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分别的情感,以及对于北使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
  13. 非但一杨朱 - “非但”表示不只如此,“一杨朱”可能是指古代思想家杨朱。这句表达了不仅仅是悲伤,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或感悟。

译文

在广陵岸上送别远行的使者,我依依不舍,为他饯行并让他停靠在这里。正是欣赏大河奔流之处,我们在此举行了郊游之宴。江边的芦苇已被波浪拍打得无影无踪,而邗江的水道也畅通无阻。驿站里的马匹听到铃声便长嘶不止,而船桅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海面上春云交织,黄昏时分帆船独自驶向远方。分别之时,我在岸边对着细雨,目送着那飞过的天鹅。我坚信这次分别将会让我泪流满面,不仅是因为我对杨朱的敬仰。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充满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送别北使的生动场景。诗中的“节”、“离岸”等词汇,不仅体现了古代送别的习俗和情感,还增添了诗歌的文化深度。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自然景观的变化,如“江边芦苇已无”、“邗江水不纡曲”,这些细节不仅美化了诗歌,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此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将送别、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