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虚凌倒景,连云讵少阳。
璇极龙鳞上,雕甍鹏翅张。
千寻文杏照,十里木兰香。
开窗对高掌,平坐望河梁。
歌响闻长乐,钟声彻建章。
赋用王延寿,书须韦仲将。
龙来随画壁,风起逐吹簧。
石作芙蓉影,池如明镜光。
花梁反披叶,莲井倒垂房。
徒然思燕贺,无以预鹍翔。
【注释】
登州中新阁诗:登州,即今山东蓬莱。中,指中流。新阁,指蓬莱阁。
跨虚凌倒景,连云讵少阳:凌空跨越虚无的境界,连接着云天,岂是少阴的太阳?
璇极龙鳞上,雕甍鹏翅张:龙在北斗七星的璇玑星(即北极星)上升起,鸟雀张开了翅膀。
千寻文杏照,十里木兰香:千寻长的白杨树和十里路远的茉莉花香扑鼻而来。
开窗对高掌,平坐望河梁:推开窗子面对高高的手掌,平坐下来望着黄河桥梁。
歌响闻长乐,钟声彻建章:歌声传遍整个长安城,钟声传到皇宫。
赋用王延寿,书须韦仲将:作赋用的是王延寿的辞藻,写文章需用韦仲将的文笔。
龙来随画壁,风起逐吹簧:龙从画壁上腾空而起,风吹过笙簧也随着响起来。
石作芙蓉影,池如明镜光:石头映出荷花的影子,池塘如同明亮的镜子一般。
花梁反披叶,莲井倒垂房:花木的房顶反而像荷叶一样倒挂着叶子,莲花井倒挂在房子边。
徒然思燕贺,无以预鹍翔:徒然地思念燕子、喜鹊,无法与大雁比翼飞翔。
【赏析】
此诗为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自登州归京途中所作。
诗一开始写登上中流的楼阁,只见“跨虚凌倒景”的壮丽景象:“连云讵少阳”,仿佛是太阳正从云间升起。这里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登上楼阁所见之奇丽景色。接着又描写了楼阁上的景物:“璇极龙鳞上,雕甍鹏翅张。”龙鳞、鹏翅都是神话传说中的生物,它们出现在天上的宫殿上,给人以神秘的感觉。这两句诗不仅把楼阁描绘得十分雄伟壮观,而且表现出诗人登高临远的豪情壮志。
三、四句进一步写登高所见。“千寻文杏照,十里木兰香”,是说楼阁周围有千寻高的杨柳树和十里路远的茉莉花,香气袭人。“开窗对高掌”,是说自己推开窗户面对高高的掌状山石,这是登楼时看到的另一种奇景。“平坐望河梁,歌响闻长乐”,是说坐在楼阁上可以平视到黄河桥,听到远处的长乐宫中传来的歌声。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登高时的所见所感。
接下来八句写楼阁中的景色。“歌响闻长乐,钟声彻建章”,是说楼阁里的歌声传遍全城,钟声传到宫里。“赋用王延寿”,说明作者在写作时参考的是汉代东方朔的《神异经》。“书须韦仲将”,说明作者在写作时借鉴了汉代枚乘《七发》中的写法。“龙来随画壁,风起逐吹簧”,是说龙在画壁上飞舞,笙簧随风而起。“石作芙蓉影,池如明镜光”,是说石头映出了荷花的影像,池水如同明镜那样光亮。最后两句写楼阁中的景物:“花梁反披叶,莲井倒垂房。”花梁倒挂着荷叶,莲井倒挂着屋檐。这些描写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情趣。
最后六句写登高望远的感受。“徒然思燕贺,无以预鲲翔”,“徒然”二字表达了诗人的遗憾心情。“燕贺”、“鲲翔”是两个典故:燕国国君向秦国赠送一只巨大的天鹅,使秦穆公感到惭愧;庄子曾梦见自己变成了大鹏鸟,飞上了青天。这里借用这两个典故,表明诗人虽然登上了中流的楼阁,却没有能像燕国国君和庄子那样得到重用。
全诗结构紧凑,层次井然。诗人先写登楼所见的奇景,接着写楼阁中的景物,最后抒发自己的感慨。中间穿插了两个典故,增添了诗歌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