泬寥空色远,叶黄凄序变。
洞浦落遵鸿,长飙送巢燕。
千秋流夕景,百籁含宵啭。
峻雉聆金柝,曾台切银箭。
【注释】
和颍川公秋夜诗: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秋天景色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
泬寥:空旷寂静。
空色远:天空中色彩遥远。
叶黄:《诗经·豳风·七月》有“七月流火”,《诗经正义》:“火气炎盛,故谓之‘流’也。”《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说文解字》:“露,水珠也。”可见此时正是白露时节。又因“露”与“陨”谐音,故此处借指落叶。所以本首诗中的“叶黄”即指树叶变黄。凄序变:凄凉萧索的时序变化。
洞浦落遵鸿:洞浦就是深水潭,这里指深水潭里的大雁南飞。
长飙:强劲的北风。送巢燕:大雁在秋天要迁徙到南方过冬。
千秋:指一年。夕景:傍晚的景象。
百籁:各种声响。含宵啭:含有夜晚鸣叫的声音。
峻雉聆金柝:雄鸡报晓。
曾台切银箭:指更鼓声。
【赏析】
以写景为主。诗人先描写了一幅空阔、凄清的秋夜景色图:寥廓的天宇,远处的天空色彩变得遥远了;树木上的叶子由黄而凋,萧瑟的秋风带来了一阵阵落叶的沙沙声。这两句是全诗的基础。接着诗人又描绘了一幅动景:一群大雁向南飞去;强劲的北风吹拂着大地,吹散着树上的落叶;夜晚,万籁俱寂,只有更夫击钟报晓。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秋夜图。这首诗所表现的主题是悲秋,但又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对时光易逝的感叹、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年华虚度的悔恨之情,都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物之中。全诗意境幽美,风格沉静、淡泊、含蓄,给人以无穷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