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唐山曲,今承紫贝坛。
宁知临楚岸,非复望长安。
野旷秋先动,林高叶早残。
尘飞远骑没,日徙半峰寒。
徒然仰成诵,终用试才难。
【解析】
此诗前四句写诗人的游历,后四句抒发感慨。首联写诗人在唐山曲的游历,颔联写游历之后回到长安,尾联抒发感慨。
“昔”字领起二联,“今”字领起四联:从游历到归来,时间上的变化;从游历到归来,空间上的转移。
第一联:唐山曲——唐代的名城,这里代指长安。
第二联:宁知——难道知道,“非复”即不再。“望长安”,是诗人游历唐山曲时的心愿,而今却成了空想,所以感到失望和悲凉。
第三联:秋先动——秋天来临得早,说明此时已到深秋。“林高叶早残”中的“高”字写出秋林的特点。“叶早残”说明秋天来得早,也暗示着时令的变换。
第四联:尘飞远骑没,日徙半峰寒——诗人骑马来到洛阳城外,只见尘土飞扬,不见骑者踪迹,太阳落向西面了。“尘飞”、“骑没”、“日徙”、“半峰寒”,都描写出诗人的孤寂和凄苦的心情。
第五联:徒然仰成诵,终用试才难——徒然地吟诵着《诗经》,终究难以施展才华。“仰成”指诵读,“成”字在这里有完成之意。
第六联: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的孤寂、愁闷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政治黑暗的现实。
【答案】
昔在唐山曲,今承紫贝坛。
宁知临楚岸,非复望长安。
野旷秋先动,林高叶早残。
尘飞远骑没,日徙半峰寒。
终用试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