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中三径,门前五柳。
子若弹冠,余当结绶。(六章)

【注释】:

“庭中三径”,指庭院中有三条小路。三径,泛指庭院中的小路。“门前五柳”,“五柳”是古代长安城东南角的一条大道,人们常在大道旁植树以资纪念。这里用“门前五柳”来比喻门庭,表示主人对客人十分欢迎,并有礼待之之意。“子若弹冠”,意谓你如果愿意出来做官的话,就请脱下帽子(弹冠)。“余当结绶”,意思是我应当佩戴印信(绶),即系绶(束带)作官。这是说诗人自谦不能如徐郎那样出仕为官,故用此言自嘲。“六章”,诗篇的篇名。此诗为《赠徐秀才》之第二首。

【赏析】:

这首诗写于天宝五年(746),诗人任左拾遗时所作。

开头四句点明地点,表明了作者与友人相见的情景和心情。“庭中三径”写庭内小道,“门前五柳”写门外大道,“子若弹冠”写朋友想出来做官,“余当结绶”写自己要去做官。这四个句子连起来,写出了当时社会风气,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中间四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难点,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朋友比作弹冠的贤人,自己则像系着绶带的人一样去接受任命。“子若弹冠”,是说他的朋友想要出去做官,所以脱掉帽子,准备出来做一番事业;“余当结绶”,是自己也要戴上印绶,准备去做官。这里诗人用了夸张的手法,把朋友和自己的心境都写得非常生动、形象。

最后两句是对前面所描写的内容的总结和归纳。通过这样的写法,既表达了对朋友的赞赏之情,也表达了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期待和信心。

这首诗语言朴实而富有韵味,表现了一个士人的豁达胸怀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同时也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