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金谷妓,妆罢出兰闺。
看花争欲笑,闻瑟似能啼。
山边歌落日,池上舞前溪。
持人当桃李,无处不成蹊。

【注释】

《咏妓》:咏叹妓女的诗。

石家金谷妓:指石崇的歌舞伎。石崇,字季伦,封金谷县侯,故称石家金谷妓。

妆罢出兰闺:梳妆打扮完毕便走出闺门。

看花争欲笑:看到美丽的花卉竞相怒放,便争着要笑出声来。

闻瑟似能啼:听到优美的琴瑟之声,好像乐器在啼哭似的。

山边歌落日:在山边的夕阳下唱歌。

池上舞前溪:在池塘边上跳舞,好像是在溪流中起舞。

持人当桃李:拿着鲜花的人就像桃李一样艳丽。

无处不成蹊:没有地方不是踩出的小路。蹊,小径。

赏析:

这是一首咏妓诗,写石崇的歌妓们美艳动人,才艺出众。全诗以“咏妓”为题,通过描写她们的外貌和才艺,赞美她们的美丽与聪慧。

第一句“石家金谷妓”,交代了歌妓的出身和背景。石崇,字季伦,封金谷县侯,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他的家族世代都是豪门贵族,拥有大量的财富。因此,这里的歌妓们都来自这样的家庭,她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有着出色的容貌和才华。

第二句“妆罢出兰闺”,进一步描绘了她们的美貌和气质。这里使用了“妆罢”一词,说明她们已经化妆完毕了,而“出兰闺”则暗示她们从华丽的闺房中走出来,展现出更加迷人的一面。这两句诗把歌妓们的美丽和优雅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看到了她们翩翩起舞的身影。

第三句“看花争欲笑”,则表现了她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这里的“花”指的是美丽的花朵,而“争欲笑”则表达了她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欣赏之情。她们看到美丽的花朵竞相开放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要笑出声来,这种情感流露无疑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

第四句“闻瑟似能啼”,则是对她们音乐天赋的赞美。这里的“瑟”是一种古老的弦乐器,而“啼”则表示乐器发出了声音就像是在哭泣似的。这说明她们的音乐才华非同一般,能够用美妙的声音打动人们的心灵。

第五至七句“山边歌落日,池上舞前溪。持人当桃李,无处不成蹊。”分别描绘了她们在山边、池上和田野中的各种场景。其中“歌”指的是歌唱,“舞”指的是舞蹈,“持人”则是指她们手持鲜花的形象。这些诗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们在不同场合下的风采,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她们的魅力。同时,“无处不成蹊”这句话也表达了她们的影响力无处不在,无论是山边、池上还是田野中,都有她们的身影。

最后一句“赏析”部分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和意境。这首诗通过对石家金谷妓们外貌、气质、才艺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她们的美丽与聪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总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歌妓们的外在美,更体现了她们的内在魅力和精神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