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差郁佳丽,合沓纷可怜。
蔽亏千种树,出没万重山。
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
下刻蟠龙势,矫首半衔莲。
旁为伊水丽,芝盖出岩间。
复有汉游女,拾羽弄馀妍。
荣色何杂揉,缛绣更相鲜。
麇麚或腾倚,林薄杳芊■。
掩华终不发,含薰未肯然。
风生玉阶树,露湛曲池莲。
寒虫悲夜室,秋云没晓天。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它描述了博山香炉的美丽和香气,以及它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
诗句“参差郁佳丽”描绘了香炉的形态,参差不齐,充满了美感。接着,“合沓纷可怜”表达了香炉的丰富多样和珍贵。这两个词分别表示数量和种类多的意思,都强调了香炉的繁复和美丽。
诗句“蔽亏千种树,出没万重山。”则形容了香炉的形状和位置。它被树木遮挡,又被山峰环绕,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这里的“出没”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香炉的变幻无穷,如同在山间出没的云雾。
接下来的诗句,“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则进一步描绘了香炉的尊贵和神秘。它被刻上了秦王的儿子,好像他是骑着鹤飞向天空的。这里,“紫烟”一词,形容了香炉周围的氛围,让人感到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气氛。
诗句“下刻蟠龙势,矫首半衔莲。”则详细描写了香炉的雕刻细节。它下面是蟠龙的形状,上面有像莲花一样的装饰。这里的“矫首”一词,形容了香炉的姿态,仿佛是在高傲地抬头。
诗句“旁为伊水丽,芝盖出岩间。”则描绘了香炉的旁边环境。它旁边是伊水流过的地方,像是灵芝一样的美丽。这里的“芝盖”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香炉旁边的环境,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诗句“复有汉游女,拾羽弄馀妍。”则继续描绘了香炉周围的人物。有一个汉游女在捡羽毛,她的动作优雅,像是在欣赏周围的美景。这里的“拾羽”一词,形容了她捡羽毛的动作,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诗句“荣色何杂揉,缛绣更相鲜。”则进一步描绘了香炉的华丽。它的色彩是如此的鲜艳夺目,就像锦绣一般。这句话中的“荣色”一词,形容了香炉的色彩,给人一种华丽而高贵的感觉。
诗句“麇麚或腾倚,林薄杳芊■。”则描绘了香炉周围的环境。麋麚(即獐鹿)可能在树林中跳跃倚靠,而远处的山林显得模糊不清。这里的“麋麚”一词,形容了麋鹿的形象,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
诗句“掩华终不发,含薰未肯然。”则描绘了香炉的氛围。尽管它被隐藏得很好,但香味却依然散发出来。这里的“掩华”一词,形容了香炉被隐藏的状态,给人一种神秘的感潮。
整首诗通过描绘香炉的美丽和香气,以及它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展现了诗人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