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追宴喜,十日递来过。
筑室华池上,开轩临芰荷。
方塘交密筱,对霤接繁柯。
景移林改色,风去水馀波。
洛城虽半掩,爱客待骊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陪徐仆射宴华池应教作》。以下是诗句和译文:

  • 夫君追宴喜,十日递来过。

  • 注释:夫君(丈夫)追寻宴会的喜悦,十天后陆续到来。

  • 筑室华池上,开轩临芰荷。

  • 注释:在华丽的池塘上建造房子,推开窗户观赏荷花。

  • 方塘交密筱,对霤接繁柯。

  • 注释:方形的池塘中交错着茂盛的小草,对岸的屋檐与繁茂的树枝相接。

  • 景移林改色,风去水馀波。

  • 注释:景色变换,树林的色彩也随之变化;风吹过后水面留下涟漪。

  • 洛城虽半掩,爱客待骊歌。

  • 注释:洛阳城虽然有一半被掩映,但喜爱宾客,准备唱起骊歌。

下面是赏析: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一次宴会上的即兴之作,展现了他与客人共度良辰美景的喜悦心情。诗中的“夫君追宴喜”表达了诗人对宴会氛围的喜爱,而“筑室华池上,开轩临芰荷”则描绘了宴会场所的美丽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优雅的环境之中。

接下来的诗句“方塘交密筱,对霤接繁柯”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细腻地描绘出池塘、小草、屋檐和枝叶之间的相互关系。诗人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感觉。

“景移林改色,风去水馀波”这两句则是诗人观察自然景色时的感受,他观察到景色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时也体会到了自然的美妙之处。这里的“风去水馀波”可能是指风过后水面留下的涟漪,也可能是比喻时间的流逝带走了往日的痕迹。

最后一句“洛城虽半掩,爱客待骊歌”则点明了诗人的心情。尽管洛阳城只是部分被掩映,但诗人依然热情款待每一位客人,并期待着他们即将离开时的骊歌声。这里的“洛城”指代洛阳城,而“爱客”则表达了诗人对客人的欢迎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客人的招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的细腻描写也展现了王昌龄作为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