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诗中描绘了竹子挺拔于荒野,其高耸的身姿如同百尺云梯。诗人以此表达了竹子不慕虚荣、保持坚贞的心志。下面将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 作者介绍:
- 南朝梁,彭城安上里人。刘孝绰弟。
诗词原文: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诗意解析:
- 竹生荒野外:此句通过“竹生”一词引出竹子,而“荒野外”则强调了竹子生长的环境——荒凉之地。这种描写不仅突出了竹子的坚韧和生命力,也暗示了竹子在大自然中的独立与自由。
- 梢云耸百寻:“梢云”指的是竹子顶端的云状部分,而“耸百寻”则形象地描述了竹子高大挺拔的姿态。这两句通过对竹子形态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壮观和威严。
- 无人赏高节:这里的“高节”指的是竹子的高尚品质,而“无人赏”则反映了竹子虽然美丽却未被欣赏的现状。这种对比强化了竹子的孤独感,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一种感慨。
- 徒自抱贞心:这里的“贞心”指的是竹子坚守的原则和内心的纯净。诗人通过“徒自”一词表达了竹子虽美却不被重视的无奈。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示了竹子的坚韧,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耻染湘妃泪:湘妃泪是指传说中的湘水女神舜帝之妃娥皇和女英所洒下的泪水,因二人殉情而死而流传下来的泪水。这里诗人用“耻”字表达了竹子对这种世俗情感的不屑与鄙视。
- 羞入上宫琴:上宫琴是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诗人用“羞”字来形容竹子不愿进入这个充满世俗音乐的世界。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示了竹子的高雅,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利场的厌恶。
- 谁能制长笛:这里的“制长笛”指的是制作长笛的人。诗人用“谁能”表达了对能够理解和欣赏竹子价值的人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能与竹子共鸣者的赞美。
- 当为吐龙吟:这里的“龙吟”指的是龙的啸声,象征着威严和力量。诗人用“当为”表达了对那些能够发出类似声音(象征竹子的威严和力量)的人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那种能与竹子的精神相呼应的人的赞赏。
《咏竹诗》不仅是一首赞美竹子的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感受到竹子的独特魅力和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