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晨生远雾,五里暗城闉。
从风疑细雨,映日似游尘。
乍若飞烟散,时如佳气新。
不妨鸣树鸟,时蔽摘花人。
咏雾诗
三晨生远雾,五里暗城闉。
从风疑细雨,映日似游尘。
乍若飞烟散,时如佳气新。
不妨鸣树鸟,时蔽摘花人。
注释:
- 三晨生远雾: 早晨的三个时辰中都产生了浓雾。
- 五里暗城闉: 走完五里的路也看不见城门外的情景。
- 从风疑细雨: 从风中传来的似乎像细雨的声音或感觉。
- 映日似游尘: 阳光照射下像是在飞舞的灰尘。
- 乍若飞烟散: 忽然间好像烟雾散开了一样。
- 时如佳气新: 时而像新鲜的气息一样。
- 鸣树鸟: 树上鸟儿在鸣叫。
- 摘花人: 采摘花朵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雾气的多变和美丽。首句“三晨生远雾”设定了时间和空间的背景,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清晨时分雾气弥漫的画面。接下来的“五里暗城闉”,则表达了随着距离的增加,雾气变得越来越浓厚,直至遮蔽了城市的景象。这种描写不仅增加了诗句的艺术效果,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引人入胜。
第二句“从风疑细雨”,利用了“从风”这个动词,传达了一种轻柔而细腻的感觉,仿佛是微风带来了细小如雨的雾滴。而“映日似游尘”,则进一步强调了雾气的轻盈和飘渺,如同在阳光下飞舞的灰尘一般。这些描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也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雾气的美丽与神秘。
第三句“乍若飞烟散”,突然之间,雾气仿佛化为了烟雾般散开,这种转变既突然又充满想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随后的“时如佳气新”,则是对前一句变化的延续,指出即使是短暂的消散,也如同新的、清新的气息一样令人愉悦。这种对比和转折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读者对雾气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两句“不妨鸣树鸟,时蔽摘花人”,则转向了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鸣树鸟”和“摘花人”这两个意象,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这些描述不仅美化了环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雾气变化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和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