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
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
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
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
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综合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考生对诗歌有整体的感知,同时要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重要意象以及作者的思想意图。

“高斋视事诗”,是王维在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春,任尚书右丞时写的一首诗歌。全诗写景明丽,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馀雪映青山”,意思是:残留的冬雪映衬着青翠的山峦。“映”字点出雪色与山色的相互映照,渲染了山色的苍翠和雪色的洁白,也烘托出一片清丽的景色。

第二句“寒雾开白日”,意思是:寒气消散,太阳露出来,雾散天晴。这句描写了初春时分,天气转暖,雾气散去,阳光普照的情景。

第三句“暧暧江村见”,意思是:隐隐约约地看见那江边的村庄。这里的“暧暧”形容光线柔和,给人以朦胧的感觉,“离离”形容江边村落稀疏而遥远。“暧暧”“离离”写出了江村景色的空阔疏淡,为后面的景物铺垫。

第四句“离离海树出”,意思是:隐隐约约地看见那海边的树木从水中冒出来。这里运用了拟物手法,把树木比作人,写出了海树生长的艰难,突出其生命力强的特点。

第五句“披衣就清盥”,意思是:披上衣服就到院子里洗手。“就”指靠近;走近。“盥”通“浣”,洗。这句写出了诗人清晨起床后,准备洗漱的场景。

第六句“凭轩方秉笔”,意思是:靠着窗子刚刚拿起笔。“轩”指窗子旁的小几或小床;“秉笔”指拿着笔。这句写出了诗人早晨醒来之后的活动,表现了他对朝政的关注,体现了他勤勉的作风。

第七句“列俎归单味”,意思是:摆放祭器,只有一道素菜。“列俎”指祭祀用的陈列品。“俎”是一种祭祀用的木制托盘,用来盛放食物。“味”在这里指味道,也指饮食。这句描写了诗人早起后在厨房准备早餐,表现了诗人生活的俭朴,同时暗示了他为国家操劳的辛苦。

第八句“连驾止容膝”,意思是:连车都不够坐,只能挤得下膝盖。“连驾”指连车,“止容膝”指勉强够一个人坐。这句写出了诗人的生活十分简朴,连坐车都困难。

第九句“空为大国忧”,意思是:白白地为国家担忧。“空”是白白的意思,也指空泛、空虚、徒劳无益等。“大国”指国家或朝廷。这句写出了诗人忧虑国家大事,为国家操心的心情。

第十句“纷诡谅非一”,意思是:纷繁复杂的情况肯定不是单一的。“纷诡”指纷繁复杂,错综复杂。“谅”是诚然,当然的意思。这句写出了诗人对国家形势的担忧,认为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不是简单的单一情况,表现出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深忧虑。

最后两句“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安得”是哪里能够的意思,“扫蓬径”指打扫庭院小路,比喻扫除心中的杂念和忧愁;“锁吾愁与疾”意谓用锁住自己的忧愁和病痛来表达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和忧虑。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希望清除心中杂念,专心致志于国家大事的决心和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山村的美景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首联“余雪映青山”四字,既点出了时间是在冬天,又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的山水画卷。“馀雪映青山”三字,将白雪皑皑的山峦与青翠欲滴的青山巧妙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映”字不仅点明了雪和山的关系,更将它们的色彩和质地巧妙勾勒出来,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颔联“寒雾开白日”一句,则将时间定格在春暖花开之时。此时,寒气已消,阳光普照大地,万物复苏。然而,在这美好的时刻,却有一股不祥之气笼罩着大地——那就是战乱不断、民生凋敝的国家局势。这一联通过“寒雾开白日”这一景象的描绘,将战乱与和平进行了巧妙的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

颈联“暧暧江村见”四字,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这生机勃勃的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哀愁与无奈。因为在这个春天里,人们不仅要面对战争的威胁,还要承受贫困与疾病的双重折磨。这种沉重的负担使得人们的生活愈发艰辛。

尾联“空为大国忧”五字,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任,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所在,因此他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然而,现实的残酷和无情却让他感到无比痛苦和无助。他不禁感叹道:“为何不早点扫清心中的杂念和忧虑呢?”

这首诗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山村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切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