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昔逢休明,十载朝云陛。
既通金闺籍,复酌琼筵醴。
宸景厌昭临,昏风沦继体。
纷虹乱朝日,浊河秽清济。
防口犹宽政,餐荼更如荠。
英衮畅人谋,文明固天启。
青精翼紫轪,黄旗映朱邸。
还睹司隶章,复见东都礼。
中区咸已泰,轻生谅昭洒。
趋事辞宫阙,载笔陪旌棨。
邑里向疏芜,寒流自清泚。
衰柳尚沈沈,凝露方泥泥。
零落悲友朋,欢娱燕兄弟。
既秉丹石心,宁流素丝涕。
因此得萧散,垂竿深涧底。
【注释】
始出尚书省:刚刚走出尚书省。
惟昔逢休明:只是过去曾逢逢太平盛世,即汉宣帝时。
朝云陛:登上皇帝的殿堂。
金闺籍:指进士及第入仕。
复酌琼筵醴:在宴席上斟酒,比喻朝廷任用贤能。
宸景厌昭临:皇帝的光辉已使陛下的临照感到厌烦了。
昏风沦继体:昏暗的风使陛下的圣体受到损害。
纷虹乱朝日:纷纷的彩虹扰乱了太阳的光芒。
浊河秽清济:污浊的河水玷污了清澈的河流。
防口犹宽政:虽然口舌尚且宽容,但政治上仍有所限制。
餐荼更如荠:食苦菜,如同吃荠菜一样。形容生活贫困。
英衮畅人谋:英俊之士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谋划国家大事。
文明固天启:文化与智慧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
青精翼紫轪:青色的灵芝为紫绶官服披上了保护色。
黄旗映朱邸:黄色的旗帜映照着红顶宫门。
还睹司隶章:看到司隶台的法令。
东都礼:指唐王朝的礼仪制度。
中区咸已泰:天下太平。
轻生谅昭洒:即使是轻生的人也感到心安理得。
趋事辞宫阙:趋走于政事之中,辞去宫廷里的职务。
载笔陪旌棨:拿着笔陪同车旗出行。
邑里向疏芜:乡村田野荒芜,百姓流离失所。
寒流自清泚:清冷的水流从清泚县流出。
衰柳尚沈沈:垂柳已经凋零,颜色暗淡。
凝露方泥泥:凝结的露珠附着在泥土上。
零落悲友朋:朋友离散,令人悲伤。
欢娱燕兄弟:亲人相聚,欢声笑语。
既秉丹石心:既然有像丹石一样的坚贞之心。
宁流素丝涕:宁愿流泪而不失节操。
因此得萧散,垂竿深涧底:因为有这样的情操,所以隐居深山。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秋,作者由京官外放,任华州郑县令。诗人借自己被贬为县令这一经历,抒发了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鞭挞,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无奈,流露出深沉的忧愤之情。
首联“惟昔逢休明,十载朝云陛”两句写自己初到京城时的喜悦心情,感叹自己有幸遇到一个清明的朝代,十年间一直身处朝廷。颔联“既通金闺籍,复酌琼筵醴”两句,则表明自己进入仕途后,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在宴会上饮酒作乐,享受荣华富贵。然而好景不长,颈联“宸景厌昭临,昏风沦继体”两句却写出了皇帝的昏庸和自己的不幸遭遇。尾联“零落悲友朋,欢娱燕兄弟”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为友人的遭遇感到悲哀,另一方面又为亲人团聚而感到快乐。全诗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反映了唐代社会政治腐败、官场黑暗的现状,以及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失望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