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黍设教。礼之始。五味相资。火为纪。平心和德。在甘旨。
牢羞既陈。钟石俟。以斯而御。扬盛轨。
【注释】
燔黍:古代祭祀时,把黍米放在火上烧成灰,用灰来祭祖。
礼之始:礼仪之开始。
五味相资:五种味道互相配合。
火为纪:用火作为标志或标准。
平心和德:使内心平和,德行和谐。
在甘旨:吃在美味的食物。
牢羞:丰盛的菜肴。
钟石俟:钟声等待。
以斯而御:用这些来驾驭。
【赏析】
这是一首咏颂帝王大宴的诗,全诗共十首,是其中的第三首。诗中赞美了帝王大宴的情景,以及君臣、父子、夫妇之间和睦相处的局面。
“燔黍设教”句,写祭祀天地、祖先的仪式。燔黍是用黄黍米烤熟后,撒上香料,然后放在火上烧,烧成灰后,再用来祭神。这里,燔黍是祭祀活动的象征。
“平心和德”一句,是说君王要使内心平静,使德行和谐。这里的“平心”,是要求君主不偏不倚,公正无私;“和德”是希望君王能够与民休息,与众同乐。
“五味相资”两句,写食物的味道相互补充,烹饪的过程需要火来控制。这里的“五味”,指的是各种味道。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各种味道相互补充,烹饪过程需要火来掌握。
“牢羞既陈”两句,描述宴会上的食品已经陈列好,音乐也已经准备好。这几句诗的意思是,食物已经摆好,音乐也已经演奏起来。
“以斯而御”一句,用这些来驾驭群臣。这里的“斯”是代指前面提到的宴席上的食物和音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通过宴席上的食物和音乐来驾驭群臣。
这首诗赞美了君王的威严,以及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以及人们对于这种制度的看法。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谐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