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帝已驰声,五溪还总兵。
受诏金鞍动,论功铜马成。
唯称聚米势,无惭意苡情。
虽谢云台影,犹传千载名。
解析
诗句释义
- 二帝已驰声,五溪还总兵。
- 二帝: 这里可能暗指汉光武帝刘秀和东汉的皇帝。
- 驰声: 名声传播四方。
- 五溪: 指的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历史上有著名的少数民族居住。
- 总兵: 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军队。
- 受诏金鞍动,论功铜马成。
- 受诏: 接受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 金鞍动: 形容马匹被激励得行动起来。
- 论功: 讨论功劳、功绩。
- 铜马: 古代用铜铸造的动物模型,这里比喻战功。
- 唯称聚米势,无惭意苡情。
- 聚米势: 比喻用米粒堆积成山的形状来表示强大的力量。
- 意苡情: 形容内心没有羞愧感,即使有人将她视为薏苡之草(即认为她低贱)。
- 虽谢云台影,犹传千载名。
- 云台: 古地名,这里代指汉朝的云台阁,是功臣的象征。
- 影: 比喻影响或声誉。
- 传千载: 流传千年,意味着其影响力深远。
译文
汉光武帝和东汉的皇帝都已经闻名于世,五溪地区的总兵官依然掌管着军队。
接到命令后,士兵们被鼓舞得行动起来,战功显著,如同铸就了铜马一样辉煌。
人们只看到了我如聚米之势的威力,并没有感到羞愧,即使是被视为低贱之人也不以为意。
虽然我谢绝了云台阁的荣誉,但我的名字却能流传千古,成为不朽的历史见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事迹的赞扬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自傲。通过对“二帝已驰声”的提及,诗人表达了自己不仅受到时代的肯定,也受到了历史长河中众多英杰的认可。同时,“五溪还总兵”和“受诏金鞍动”等句,展示了诗人在军事上的卓越表现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诗中的“唯称聚米势,无惭意苡情”展现了诗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对他人评价的淡泊,即使在面对他人的误解和贬低时,也能保持自我,不被外界的声音所动摇。最后,“虽谢云台影,犹传千载名”更是强调了诗人虽不追求高位荣耀,但其功绩与品质仍被后人铭记,这种谦逊而又自信的态度体现了高尚的品质和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