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时驻步,东观还停辇。
辍膳玩三坟,晖灯披五典。
寒心睹肉林,飞魄看沈湎。
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
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
既承百王末,战兢随岁转。
【注】
尚书:指尚书省的长官,即宰相。
崇文:重视文化教育。
东观:东汉时洛阳有太学、鸿都门、东观、兰台四学,合称“四大经学”。此处泛指朝廷或官府。
晖灯:照明用的灯火。
肉林:《山海经》卷五《西山经》载:“昆仑之虚……有兽焉,其状如犬,豹尾而长尾,人面而鸟翼,名曰魃,是食人。”后用“食人”比喻贪腐。
沈湎:沉溺酒色不能自拔。
昏主:昏庸的君王。
克己:克制自己。
累恶:积累恶行。
灭身资:毁灭自身的原因。
名由:名声是由。
承百王:承接历代帝王的统治。
既:已经。
岁转:一年又一年地过去。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说的诗作。诗人以讽刺手法,对当时朝廷中一些官员的贪赃枉法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之情。
首联写诗人重文轻武,崇尚教化,在东观(东汉时京城洛阳的太学生馆、鸿都门等)学习,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颔联写诗人夜深犹在阅读三坟(古代传说中黄帝所藏书)、《五典》(古代传说中五帝所立的制度),意在说明自己勤于治学和研究。颈联写诗人目睹腐败现象,深感痛心,并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尾联写诗人对贪腐昏君的厌恶和对贤良明君的向往,表达了诗人渴望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望。
全诗通过对现实的描写和议论,揭示了当时官场黑暗腐败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和关心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追求真理和正义的坚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