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阶耸危石,殊状实难名。
带山疑似兽,侵波或类鲸。
云峰临栋起,莲影入檐生。
楚人终不识,徒自蕴连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当阶耸危石,殊状实难名。
带山疑似兽,侵波或类鲸。
云峰临栋起,莲影入檐生。
楚人终不识,徒自蕴连城。
诗句释义
- 当阶耸危石 - 在台阶上,有一座高耸的险峻石头。
- 殊状 - 奇特的形状。
- 实难名 - 实在难以描述其形状。
- 带山疑似兽 - 这座石头像是带有山形的野兽。
- 侵波 - 好像要侵入波浪一般。
- 或类鲸 - 可能像鲸鱼一样巨大。
- 云峰临栋起 - 云朵般的山峰仿佛从房屋上方升起。
- 莲影 - 莲花的影子。
- 入檐生 - 影子延伸到屋檐上生长。
- 楚人终不识 - 楚地的人最终也不认识这景象。
- 徒自 - 徒劳地。
- 蕴 - 包含。
- 连城 - 价值连城的珍宝,此处比喻石头的价值极高。
译文
站在台阶上,矗立着一块高峻的怪石,它奇特的样子实在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它似乎带着山的形状,让人误以为是一只野兽;又仿佛是大海中的鲸鱼,庞大无比。云层仿佛是从房屋之上升腾而起,如同莲叶的倒影映入屋檐,生生不息、不断扩散。尽管楚地的人们终究也无法理解这其中的奥妙,但他们却白白地浪费了时间,徒劳地寻找。这块怪石,就像一座蕴藏着无尽财富的宝库,虽然外人看不见,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价值。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个奇异且充满想象力的自然景象。诗中将怪石比作有生命的动物,以及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场景,如云峰和莲影。这些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也加深了读者的情感体验,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神秘莫测的山林之中。最后一句“楚人终不识”表达了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感叹,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