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衢澄夜景,法炬烂参差。
逐轮时徙焰,桃花生落枝。
飞烟绕定室,浮光映瑶池。
重阁登临罢,歌管乘空移。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分析:
- 芳衢澄夜景,法炬烂参差
- “芳衢”指的是繁华的大道。“澄夜”描绘了夜晚的清朗景象。“法炬”可能是指宗教或仪式中使用的灯烛,“烂参差”形容这些灯烛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明亮且分布不均。
- 注释:描述了一条繁华街道在夜晚的景象,以及寺庙中的灯火在黑夜中的明亮与参差不齐。
- 逐轮时徙焰,桃花生落枝
- “逐轮”可能指的是随着车辆行驶而转动的车轮,“时徙焰”形容火焰随着车轮的转动而不断变换位置。“桃花生落枝”用来形容火焰如同桃花一样从树枝上落下,形象地描绘了火焰的动态美。
- 注释:描绘了车轮滚动时,火焰随之移动的景象,以及火焰仿佛从桃花树上掉落下来的情景。
- 飞烟绕定室,浮光映瑶池
- “飞烟”指飘散的烟雾。“绕定室”形容烟雾缭绕于固定的地方,如房间、寺庙等。“浮光映瑶池”则形容光影在水面上的反射,像是映在瑶池(一种传说中的仙境)之中。
- 注释:描述了烟雾在空间中弥漫的景象,以及光线在水中的反射效果。
- 重阁登临罢,歌管乘空移
- “重阁”可能指的是多层的建筑结构。“登临罢”表示人们最终停止了登楼观赏的行为。“歌管乘空移”意味着音乐和歌声在空中飘扬,随着云彩的移动而变化。
- 注释:描绘了人们最终离开登高观赏的场景,以及音乐和歌声在空中回荡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繁华街道、寺庙灯火、飞烟、浮光等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唐代城市的繁荣和宗教活动的热闹。诗中使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和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节奏的语言,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展示了唐代社会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