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精去南陆,大曜始西流。
夕风凄谢暑,夜气应新秋。
重门月已映,严城漏渐修。
临风出累榭,度月蔽层楼。
灵河隔神女,仙辔动星牛。
玉衡指栋落,瑶光对幌留。
徒知仰阊阖,乘槎未有由。
【注释】
1、阳精:指太阳的精华。去南陆:向南流去,指太阳落山。2、大曜:指太阳。始西流:开始向西移动。3、夕风:傍晚的风。凄谢暑:清凉地驱散炎热。4、夜气:夜晚的气候和气氛。应新秋:预示秋天的到来。5、重门:高大的城墙或门楼。月已映:月亮已经照亮了城墙或门楼。6、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漏渐修:计时的漏壶逐渐修好了。7、临风出累榭:在风中走出华丽的楼阁。度月蔽层楼:穿过月亮遮住的高楼。8、灵河:天河。隔神女:天河之隔是天上的神女。9、仙辔:神仙所乘的车驾。动星牛:使星星和牵牛星都动起来了。10、玉衡:北斗七星之一。指栋落:指向北斗星斗柄落下。11、瑶光:北斗七星之一。对幌留:向车帷上留下光辉。12、阊阖:传说中的天门。13、乘槎:指乘着木筏上天。
【赏析】
《奉和御制夜观星示百僚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李峤(约公元644年-713年),字子安,赵州(今河北石家庄)人。唐朝诗人。李峤少年时聪颖善文,弱冠后进士擢第。曾任太子舍人,迁给事中,历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平章事。其诗格律严谨,辞藻华丽,情致深婉,有“为文章之美”的美誉,世称“李诗”。有文集三十卷。
这首诗写于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当时作者任中书侍郎平章事,与同僚一起观看天文,作此诗以颂美皇帝,并借星宿变化来说明国家形势。
首联写日落而星出的景象。诗人描绘出一幅日落星生的壮美画面,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颔联写夜幕降临,凉风习习,秋意渐浓,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人们在夜晚欣赏美景的热闹场面。
颈联写月光照耀下的城门和楼阁,以及人们穿梭其中的情景。诗人用“临风出累榭,度月蔽层楼”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将月光下的美丽景色呈现在读者眼前。
尾联写天河之间隔着神女,使星星和牵牛星都动了起来,同时用北斗七星中的玉衡星和瑶光星来象征人间的皇帝和大臣们,表达出诗人对皇帝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语言流畅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是一首优秀的咏物抒怀诗。